小旗官連忙點頭,恭敬地退了出去。
黃興目送小旗官離開,微微嘆了口氣!
“已經丑時了,看來今晚是睡不著了!”
整理好衣冠,披上一件深色的斗篷,快步走出書房。夜風微涼,吹動他的衣角。
“備馬,立刻進宮!”
黃興對守在門外的親信隨低聲吩咐道。
親信隨不敢怠慢,連忙牽來一匹快馬。
第二日清晨,天色微亮,大慶皇宮的奉天殿外,文武百官已陸續抵達,準備參加早朝。
隨著鐘鼓聲響起,百官依次進入奉天殿,分列兩側,肅立等候。
慶帝身著龍袍,頭戴冕旒,緩步走上御座,目光冷峻地掃視群臣,神情中透著一股無形的威嚴。
“眾卿平身。”
慶帝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回蕩在大殿之中。
百官齊聲謝恩,隨后起身,各自站定。
慶帝微微抬手,示意朝會開始。
禮部尚書周凱穆上前一步,朗聲道:
“啟稟陛下,按照慣例,今日朝會伊始,需確定首要議題。
昨日清國使者穆爾泰前來求和一事,已在朝堂上下引起諸多討論。
臣以為,此乃當前關乎國家局勢的要事,故提議將清國使者穆爾泰求和之事作為今日首要議題,還請陛下定奪,并請諸位大臣各抒己見,共商國事。”
話音剛落,對昨日的穆爾泰進宮并未多言的幾位大臣,今日卻顯得有些遲疑。
尤其是太上皇一脈之人,眉頭微皺,目光閃爍,似乎在權衡著什么。
而新皇一脈,又似乎得到了什么不得了的消息一般,一個個也都是面色陰沉如水!
兵部尚書李毅率先出列,拱手道:
“陛下,臣以為,清國此次求和,雖表面誠意十足,實則包藏禍心。我軍當繼續北伐,徹底收復遼東,以絕后患!”
李毅的話音剛落,昨日還主張和談的幾位大臣,今日卻紛紛沉默不語,甚至有人低頭避開慶帝的目光,顯然不敢再輕易表態。
史鼐和史鼎對視一眼,史鼐出列道:
“陛下,臣贊同李尚書的觀點。清國此次求和,不過是為了暫緩賈都督的攻勢,以求喘息之機。當繼續命北伐大將軍施壓,迫使其徹底臣服!”
慶帝微微點頭,目光掃過群臣,淡淡道:
“諸位愛卿,對此有何看法?”
朝堂上一片寂靜,昨日還積極發言的幾位大臣,今日卻仿佛啞了一般,無人敢輕易開口。
這時,張榮緩緩出列,語氣中帶著幾分謹慎:
“陛下,臣以為,清國此次求和,雖未必真心,但若能借此機會,暫時緩解遼東戰局,也未嘗不可。
畢竟,北伐耗費巨大,若能以和談之名義,行緩兵之計,或許能為我軍爭取更多時間。”
張榮的話音剛落,常翰飛也出列附和道:
“陛下,張首輔所言極是。
清國雖屢遭重創,但其手中仍有十數萬可戰之師,若貿然繼續北伐,恐有損我軍元氣。不如暫且和談,以觀后效。”
慶帝面上依舊平靜,淡淡道:
“兩位愛卿所言,倒也有理。不過,兵部尚書李愛卿所言也不無道理。
清國此次求和,雖表面誠意十足,但極可能是緩兵之計,意圖借此機會重整旗鼓,反撲我軍。”
說罷,目光望向常翰飛和張榮二人:
“既然清國愿意俯首稱臣,那更應率先拿出誠意來,否則朕難以信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