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娜順著馬丁的話思考一陣子,最終還是覺得不能自己負責一起,于是決定把一切都交給馬丁負責。
“別,這個總指揮的職務還是你自己留著吧。指揮一場完整戰斗,實在是太耗費人的精力,我可沒有興趣留在這里給你當參謀長。”
“給我當參謀長又怎么了?也不委屈你。”
戴安娜見馬丁不情不愿的樣子,心里就一陣難受,立刻質問他這是什么意思。
“我可沒有這個意思,只是覺得現在的參謀體系不夠完善。我們不可能一直沖在前線,提醒他們的錯誤。想要提高部隊的戰斗力,終究還是要靠制度上的完善。”
現代軍隊的基礎實際上依賴于參謀體系的建成,這一體系的出現標志著工業化的力量徹底控制軍隊。
那種歷史上依托于某個名將靈光一閃的巧思,從而徹底扭轉一場大戰勝敗的情況再也不會出現了。
點一直現在軍隊就要成立所必須的東西不再是有名的將軍,而是數量充足的軍官,接受過一定教育的士兵,能夠將軍隊每個個體都能夠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制度,以及最重要的軍事力量。
而是因素結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結果,就是參謀體系。
這一體系的集大成者自然就是德國的總參謀部。
雖然在冷戰結束之后,總體戰爭模式看上去似乎過時了,但那僅僅只因為歐美這些國家無法再通過民族主義將國內民眾調動起來參與戰爭,所以才不得不選擇了小而精的軍隊體系。
可實際上,這種在二戰期間達到頂峰的總參謀部體系對于正義聯盟來說反而是最好的選擇,因為他們需要一種方式將內部的動員力維持下去,只有如此才能夠面對天啟星的入侵。
而此次對于可蘭克的突襲也證明了聯盟軍事研究家們的看法,盡管只是不完善的參謀體系,也能夠最大限度的調動聯盟成員的力量。
“在亞馬遜人和咸水國的部隊當中建立一種總體性的參謀體系不成問題,因為他們的生活本身就處在這樣的緊張狀態當中。可對于那些年輕人來說,這樣的體系還是太酷烈了。”
戴安娜在一、二戰當中都在對抗這種總參謀體系。
作為天堂島的人,她對德國沒有什么偏見,之所以加入英美一方,完全是因為阿瑞斯選擇站在德國那一面。
不過這樣一來倒是讓她對現代軍隊的了解更深了。
她很清楚2000年前后出生的人,根本承受不了這樣的酷烈程度。
雖然歐美的局勢越來越壞,街頭上流浪的行尸走肉越來越多,但那是放縱自己的結果。
而軍隊則是另外一種情況,想要成為一個軍人,實際上要做的是壓抑自己,學會服從,將自己變成集體的一份子。
不管現代軍隊怎么改變,這種屬性始終沒有消解掉,是深受自由主義影響的年輕人所無法接受的。
“接受不了就離開。軍隊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可以活潑,但沒有什么自由那一說。”
馬丁對這一點十分堅持。
歐美國家雖然標榜自由主義,但他們對軍隊的控制可以說是無孔不入,各種紀律的嚴苛一點都不比東大和蘇聯這些國家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