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嘲諷農村人活該窮的人,大約都是夢想家吧。
俸如昌也不由得跟著嘆了一口氣。
他道:“叔,那謝謝您的魚,下次要是還有什么難題解決不了就跟我說,能幫忙的,我都幫。”
老大爺聽了很是高興,又接連道謝一番。
兩人你謝我,我謝你,氣氛很是融洽。
這讓站在不遠處打探村情的俸村長冷了臉。
奇了怪了,俸如昌這個小王八蛋從前一點兒也不喜歡村里人的。
村里人也不喜歡他。
雖然俸如昌跟村民之間一開始的時候并沒有什么利益糾葛,但耐不住他這個村長善于鼓動村民啊。
畢竟村里只需要他這樣一個能人就夠了。
他從小就是父母的掌中寶,家里的一切資源都傾斜在他身上。
所以,別看他只是一個小村長,可他卻有著驚人的初中學歷。
在他的那個年代,能小學畢業都很幸運了。
有些人甚至連學校的門檻都沒有摸過。
在那個年代,活著這件事本身就已經十分艱難。
能有機會念書的,必定都是家中父母或者爺奶的掌中寶才行。
其他稍微沒那么受寵的,就只能淪為牲口。
牛下地干活,他們要跟著下地。
牛回家了,他們也回家。
不過,牛回家了只要歇息在牛圈里就行了。
而那些不受寵的子女還需要承擔家庭的大部分家務。
受寵的則是背負著所謂的‘改變家族命運’的使命,從小啥也不用干,只要老老實實去學校就行。
他俸村長好巧不巧,就是家里受寵的那一個。
至于俸如昌的親爹,自然是牲口。
這也是為什么俸如昌家里并不富裕,可他父母也要咬緊牙根勒緊褲腰帶,到處借錢都必須要送俸如昌上大學的緣故。
十幾年前供養一個大學生跟如今供養一個大學生并不是一回事。
雖然那個時候的物價相對比較低廉。
但同樣的,勞動力也是低廉的。
俸如昌的父母都沒什么文化,只能干最廉價的苦力。
可憑著苦力并沒有辦法培育一個優秀的人才。
所以俸如昌的老爹當初還找到他這個大哥借過錢。
不過,俸村長沒借給他。
俸村長還記得那個不愛說話的三弟在被自己拒絕后,說了好大一通話。
真是稀奇得很。
他說:“大哥,從小家里就只疼你一個,兄弟姐妹幾人,就你一個人進過學校。”
“我們這些爹媽不疼,爺奶不愛的,只能像牲口一樣干活。”
“家里有什么好東西,也都是緊著你。”
“就連家里母雞下的蛋,也只有你一個人有資格吃。”
“可是,你摸著良心說話,你有給那些母雞挖過一條蚯蚓嗎?”
“每天去給母雞挖蚯蚓的人是我,我過生日的時候,想吃雞蛋,爺奶就打了我一頓。”
“這些往事過了就過了。”
“但是我希望你能記住,你當初之所以能成為村里唯一一個初中畢業生,不是爺奶的本事,也不是爸媽的本事。”
“是我們這些兄弟姐妹的血夠多,你才能吸得這么輕松隨意。”
“如果家里只有你一個孩子,那你現在跟村里的其他老人一樣,根本就沒有機會坐在這個位置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