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午門,首先映人眼簾的是兩扇大紅門,門頂上掛著一塊牌子,四周鑲著金邊,上刻著兩個醒目的金字午門。
故宮院中空曠,四望茫茫,白石塊滿地,草坪花木羅列,秀松亭亭。有一對十余米的華表立于院中須彌座上,漢白玉質地,蛟龍纏繞,風從云生,上有云板、承露盤和蹲獸,莊嚴肅穆。
中和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闊、進深各為三間,四面出廊,金磚鋪地。屋頂為單檐四角攢尖,屋面覆黃色琉璃瓦,中為銅胎鎏金寶頂。殿內外檐均飾金龍和璽彩畫,天花為瀝粉貼金圖案。殿內設地屏寶座。
乾清門檐下施單昂三踩斗栱,繪金龍和璽彩畫。門兩側琉璃影壁,壁心及岔角以琉璃花裝飾,花形自然逼真,色彩絢美艷麗。
保和殿面闊九間,進深五間,屋頂為重檐歇山頂,上覆黃色。上檐為單翹重昂七踩斗栱,下檐為重昂五踩斗栱。內外檐均為金龍和璽彩畫,天花梁彩畫極其別致。
夕陽西下,最后的一抹余輝斜射在故宮金色的琉璃瓦上,雖已黯淡,卻絲毫掩飾不住從那里泛出的特有的王者氣度。
故宮也有很多地方令他大失所望,因為這年代的故宮還沒有很好的修繕,很多地方破破爛爛的,雜草叢生,隨處可見的掉漆,有的地方還缺門少窗的。不過就是這樣,也難以掩飾他的氣勢雄偉、端莊磅礴、肅穆莊嚴。這是文化與歷史的永恒。
宛如一部雄壯的史詩令人心潮澎湃,又如一部宏偉的民族交響樂讓人蕩氣回腸。
依依不舍的走出故宮,天色將晚,他也要準備回家,不過之前,他還要去個這年月四九城人必去的地方——東安市場。
在沒有網絡購物的年代里,大到婚嫁用品、扯布裁衣,小到鍋碗瓢盆、針頭線腦,都離不開一特殊的地兒——
提起東安市場,四九城人都不陌生,甚至很多外地朋友都聽過它的名號。因為在曾經的老四九城,四大百貨里,東安市場是可謂最老的一個。
東安大街位于皇城東,地處熱鬧的王府井大街。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因清政府修建東華門外的御道,道路兩邊的攤商遷至八旗兵神機營校場一帶,最初這里僅是在清廷工巡總局規劃的一處“自由市場”。豈料這里的商販越聚越多,市場越擺越大,小吃、玩具、日用品、洋貨、衣服、鞋帽等各色商品一應俱全,由“自由市場”變成了“購物中心”。因臨近皇城東安門,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其被命名為“東安市場”。
清代宣統年間有人曾做過一首竹枝詞描述當時的東安市場:“新開各處市場寬,買物隨心不費難。若論繁華手一指,請君城內赴東安。”時人稱東安市場為“萬寶倉”
這里有著名的小吃、餐館有“豆腐腦馬”、“爆肚馮”,有蘇江風味的“森隆餐館”、上嗨風味的“五芳齋”、東廣風味的“小小酒家”、南湖風味的“奇珍閣”、蜀地風味的“峨眉山酒家”以及“東來順”,現在都開始公私合營了。
這里還有四九城百貨屆的“一哥”—四九城百貨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