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胡同,原名為胭脂巷,全長100米,寬約5米巷。其北口開在百順胡同,南口開在兩廣路上珠市口西大街。胡同呈南北方向,其中有東壁營與西壁營從中穿過。
現殘存長僅有三四十米,胡同雖小,但常被列入八大胡同之中。在這幾個胡同里胭脂胡同最短,曾經有一等妓院有十多家。
這里就是閆解成師傅“破爛候”的世外桃源,劉之野趁著年末的契機,前來拜訪這位奇人。
一方面,他是來取候師傅給他收購的“老物件”;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表達新年前的敬意,給候師傅拜個早年。
“噔噔噔!”劉之野輕快地拍打著門環,猶如一首動人的旋律。
遲登了一會兒,里面傳來一聲“誰啊?”
劉之野聽出來是“破爛候”地聲音,他就口兒回應著“侯師傅!是我,劉之野。”
“砰!”門終于被打開了,一個年近不惑,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的人出現在眼前。
他的身材中等,穿著一件深藍色的棉襖,頭上戴著一頂毛線帽,看起來十分樸實,此人正是侯師傅。
這會兒他露出驚訝的表情,眼神中閃耀著好奇,向門外看來。
“呦!爺們!是您啊!怎么這日子過來了?”
劉之野笑著開口:“候大爺,嗨,最近真是忙得不可開交,好不容易才抽出時間來拜訪您,沒有打擾到您吧?”他的聲音充滿了親切和熱情。
“破爛候”聞言難得露出一絲難得的笑臉,說道:“不能夠!我是老哥兒一個,平時也沒甚來往,難得有個熟人來陪我嘮嘮……”
接著,他轉向劉之野,疑惑地看著提著他的東西問道:“您這是?”
劉之野笑著開口道:“眼瞅著馬上就要過年了,我這上門拜訪,怎么能空著手呢?”他的笑容滿面,眼中閃爍著親切的光芒,讓人感到真誠。
“破爛候”這人比較軸,聞言臉色就垮了下來。
“您能來我深感高興!東西您拿回去,我們這可不興這個……”
劉之野緊忙說道:“甭價!候大爺,這不是什么珍貴的東西,就是全聚德的烤鴨,還有一些鹵煮。咱們爺倆中午喝點兒?”
“破爛候”不善言語,聞言只能搖搖頭并未說什么。作了個請的手勢,帶頭進了院里。
在寒暄過后,劉之野步入這個充滿古色古香、歲月痕跡的家,眼前的一切仿佛在訴說著一段段被時光遺忘的歷史。這里不僅是候師傅的收藏寶地,更是他傾注心血、智慧與熱情的藝術殿堂。
劉之野心中充滿敬意與期待,跟隨候師傅走進一間間陳設著各式各樣古物的房間。這里不僅有歷朝歷代的瓷器、銅器,還有各式各樣的舊家具和工藝品,它們見證了候師傅一生的傳奇經歷,也見證了他們這一代人對傳統文化的堅守與傳承。
破爛候獨自留下劉之野在此地,讓他獨自欣賞這些古董藝術品,他則走向旁邊的房間取出劉之野的東西。
“爺們!來嘍嘍這幾件寶貝……”他神情頗為得意的道。
劉之野聞言神情專注地瞧向這幾件老物件,聽著“破爛候”娓娓道來。
“這件是黃花梨帖盒,底是金絲楠木,上面有幾行字: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余獨愛出淤泥而不染。另有乾隆爺落款。”
“再看這件,哥窯八方杯。全稱“明成化景德鎮窯仿哥窯八方高足杯“明代物件兒。”
“杯高9.7cm,口徑8cm,足徑3.9cm,口、足施醬紫色釉,以摹仿宋哥窯“紫口鐵足“的效果。內、外均以開片青釉為飾,淡淡的青灰釉上黑、黃色紋片交織,呈現出宋哥窯“金絲鐵線“的特征,外壁開片較大,內里及足部的片紋細碎。足內自右向左楷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天地絕命香爐,宋代年間的香爐,價值不菲……”
“最后這是一套異寶,“琺瑯彩碗“,共四個小碗分取雅號:茶飄香,聚朋友,酒罷去,再回樓……”
劉之野雙眼中閃爍著興奮而渴望的光芒,他小心翼翼地端詳著這幾件寶貝,他已經很久沒有見到如此精致、珍貴的東西了。
“破爛候”又繼續著重介紹著這幾個小碗。
“當初啊,這四個琺瑯小碗分別在德勝門、崇文門、東直門、朝陽門四位稅官手里,后來……”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