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兵
來自老百姓
打敗了日本侵略者
消滅了蔣匪軍
我是一個兵
愛國愛人民
革命戰爭考驗了我
立場更堅定
嘿嘿槍桿握得緊
……”
二中隊唱畢,三中隊長彭榮接棒,引領三中的隊員們高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彭榮中隊長果敢堅毅,他的指揮下,三中的隊員們整齊劃一,歌聲嘹亮。
幾百人整齊列坐,歌聲此起彼伏,你方唱罷我登場,一浪高過一浪。
這個時候,歌聲的高低就代表著士氣的高低,小伙子們扯破嗓子也要吼出咱們的氣勢來!
部隊與公安戰士飯堂前合唱,從來就忽略藝術性,只要大聲、整齊即可。這些同志們來自五湖四海,普遍在初中吧,操著各自家鄉的口音。
指揮由值星官輪流擔任,水平參差不一。起調時高時低,同志們唱得上氣不接下氣的現象時有發生。
但指揮有一點是非常人性化的,即如之前軍事訓練太累了,會選唱短小精干的曲子或者長曲子只要求唱一段。
飯前一支歌”是我軍“十大元帥”之一劉元帥發明的。
早在革命戰爭時期,我軍不同編制的部隊要在同在一個灶上吃飯,由于人多飯少,常常出現搶飯吃的混亂現象。
劉元帥看到后就命令自己的部隊先唱一支歌,等兄弟部隊都打完飯了再去打,如果一支歌唱完還沒輪到,他們就會再唱一支。
后來兄弟部隊看到了,也都紛紛效仿,就這樣慢慢演變成現在飯前一支歌的傳統,更成為培養軍人集體榮譽感、職業自豪感的一種方式。
徐世芳教導員等所有中隊唱完歌后,他站起身來,首先給大家鼓掌。
底下也跟著響起一片掌聲,聲音震耳欲聾。
“嘩嘩嘩嘩!”
徐世芳笑著說:“剛才,我從所有人的歌聲里聽出了熱情豪邁,還有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你們每個人的歌聲都充滿了真摯……”
“這就很好嘛!”
“同志們聽完歌曲后,那大家伙是否想聽一聽大隊長也來一首呢?”
所有的同志們興奮不已,紛紛齊聲高呼:“大隊長來一首!”
“大隊長來一首!”
劉之野欣然同意了眾人的期待。他起身,突然間變得莊重起來,說道:“既然大家都這么期待,那我就不推辭了。”
“同志們,明天就是清明節了。我們隊里也會去[八寶山革命烈士陵園]掃墓,祭奠那些英勇犧牲的同志們。”
“接下來,我將為大家演唱一首歌,這是我根據公安戰線上發生的可歌可泣事跡有感而發寫的。這首歌曲從未對外公開過,今天也是我第一次演唱。我想知道大家是否想聽啊?”
徐世芳、劉芳亮、黃玉、霍存等人意外地對視一眼,發現彼此眼中的驚訝。他們與劉之野關系熟絡,從未聽說過他唱歌寫歌,于是和底下的同志們一樣充滿期待。
劉之野醞釀了一下情緒,然后說道:“歌曲的名字叫做《少年壯志不言愁》”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
風霜雪雨搏激流
歷盡苦難癡心不改
少年壯志不言愁
金色盾牌
熱血鑄就
危難之處顯身手顯身手
為了母親的微笑
為了大地的豐收
崢嶸歲月
何懼風流
……”
一首歌曲唱完后,所有人都被一首歌曲深深打動,包括劉之野也難抑熱淚。這首歌曲通俗易懂,旋律朗朗上口,與每個人的經歷緊密相連,讓人產生強烈的共鳴。
之后,在熱烈的掌聲中,全場同志們的熱情久久不散。
徐世芳教導員微笑著站起來,雙手下壓,讓眾人靜下來。
“同志們!大隊長唱得怎么樣?想不想再聽一遍?”他問道,聲音里充滿了熱情。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