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越說越熱乎,高興地討論著村子的發展。
突然,劉之野被院子里的中草藥吸引住了目光。他好奇地問:“爺爺,這大山里的草藥是不是很多?”
爺爺聞言嘆息道:“草藥雖然很多,但真正吃的人卻少之又少。現在的人看病都傾向于西醫,對中醫不太信任。”他心中有些難過,想起了這個時代的變遷。
爺爺不知道情況,但是劉之野知道啊,現在可以用“枯木逢春”一詞來形容中醫在五、六十年代的境遇。
自建國以來,中醫工作可謂投入巨大,然而產出卻寥寥無幾,人們所期望的美好效果往往事與愿違。究其根源,乃是“以西醫為體,致中醫之用”所致。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我們必須打破“科學一元論”、“科學霸權主義”的桎梏,重新認識中醫的整體科學之體,以此重塑中醫學的科學自信。
因此,未來中醫學院、中醫研究院、中醫院等醫療機構將相繼成立,同時,西醫學習中醫班也將開辦。中醫將逐漸進入綜合醫院,與西醫共同協作,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醫療服務。
爺爺不明所以地嘀咕著:“這倒新鮮,不過說起來,種植草藥自古就有不稀奇。只要了解草藥地習性,種植地草藥藥效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他頗為自信地說道。
————
開展中草藥種植、水果種植、稻田養殖、家畜養殖、打獵、山貨采集、編制農具、制作家具等多種業務。
劉之野心中醞釀著一個宏大的計劃,劉家莊憑借著背后的太行山、燕山,眼前的永定河,村南的大片沼澤地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爺爺吧嗒抽了一口煙鍋子,鼻孔里噴出兩條煙龍,愜意地說:“你這孩子腦子里是怎么想的,什么事兒到伱這里都能變成好事兒。”他這句話說得既輕松又帶點調侃,讓人不禁啞然失笑。
劉之野送走了三大爺與姐夫后,又扶著爺爺回到他的房間休息。
在未來的醫藥市場里,中草藥將嶄露頭角,尤其在2024年后的未來幾年內,其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萬億以上。想象一下,那將是多么龐大的市場啊!
中草藥的前景雖然廣闊,但它們并非輕易可得之物。許多藥材的生長周期漫長,有的需要多年的生長,直到達到最佳狀態才能發揮出其藥效。
劉之野從隨身公文包里取出幾打錢來,遞給老爺子:“爺爺,這是兩千元錢,您老先收好……”
姐夫劉福生接茬說:“那些找上門女婿的人家,真有先見之明啊。雖然,多了一口子人吃飯,但掙得可不老少。”他剛才還在瞅人口越來越多,現在又感覺人還是少了不夠用。
他又向老爺子請求道:“爺爺,這件事還需要您的幫助。我想給您一筆錢,請您幫忙收集并購買那些珍貴的藥材,數量越多越好。如果不夠,我會再給您取。”
“在咱們村,現在已有兩千來口人,人口數量還穩中有增,預計不出十年,人口翻番已成定局……”三大爺望著眼前的村子感嘆道。
如此龐大的人口,無疑將給生存帶來巨大的壓力,因此,為了應對未來的挑戰,他們必須盡早做好準備。
“成,那就這么定了!我們先試試種一小片,如果成功的話再考慮擴大種植范圍……”三大爺果斷地一錘定音。
老爺子想了想道:“難度道是不大,有專門的人伺候著就行……”
老爺子一驚,沒想到給了這么多,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他驚訝地問:“之野,怎么拿這么多?購買草藥要買多少啊!”
劉之野認為三大爺的預計是準確的,我國六十年代初到六十年代末出生的人口達到了約2.5億,在后世的人口統計中,六零后成為了人口最多的群體。
這樣不僅可以為村里增加一部分收入,還能為大山重新帶來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