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志新增了政治教育內容,強調人民警察是人民勤務員的理念,并開辟了“紅旗飄揚”、“讀者來信”等專欄,同時聘請了一批特約通訊員,以便更廣泛地收集基層公安機關的新聞和稿件。
告辭三大爺后,劉之野心緒稍定,便徑直返回集訓營的大隊長辦公室。
“你們廠能弄到拖拉機,是不難,但不能代表我們也能弄到。更別提整個紅星公社只有一臺拖拉機,平日里像寶貝一樣呵護著,還專人伺候著……”三大爺繼續疑惑地說。
……
《人民公安》雜志,這本與眾不同的報紙雜志,始于1952年創辦的《公安手冊》。
“嘿,要是有一臺拖拉機就好了!“劉之野見狀感嘆道。
在烈日下,三大爺滿頭大汗,他抹了抹汗水,說道:“現在人手緊張,我們這些老家伙也只好親自上場了。”他的話語中透露出無奈和疲憊,但同時也展現出他們為了完成任務而付出的努力。
劉之野謙虛道:“說的哪里話,這是我們全大隊的功勞,可不是我一個人能成就得……”
劉之野笑著回答:“您老這次還真說對了,這拖拉機還真有個外號叫‘鐵牛’。”
“大隊長,看來這位霍局長挺欣賞您,這才來視察多久啊,就整出這么一個大動作來……”徐世芳心里跟明鏡似的,他們這次是跟著劉之野沾光了。
新雜志將以半月刊的形式,每期包含三萬到四萬字的豐富內容,版式設計為16開本,并以新媒體小說領域為細分領域。
三大爺見狀笑了起來,解釋道:“那玩意兒是機器,跟部隊的坦克車差不多,既能拉東西還能耕地……”
也就是說,劉之野與治安大隊聯手在公安系統內狠狠地露了一回臉,全國的同行們從此都記住了劉之野這號人物。
在1956年的1月,公安部黨組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將《公安手冊》更名為《人民公安》。
徐世芳教導員聞言抬起頭來,笑著道:“大隊長快來,有好事兒……”
劉之野接過雜志,翻開一看,不禁被其中的內容吸給引住了。
“嗐!不吃草,就是費油……”劉之野哭笑不得地回應道。
“村里就那么幾頭馬騾,不是在田里翻土,就是擱山上拉樹苗呢!”三大爺回應道,無奈地搖搖頭。
……
李明點了點頭,說:“沒事。”接著,他又想起一件事,說:“對了,領導,指導員剛才問您回來了沒有,讓您回來后去他那里一趟。”
劉之野點點頭:“嗯,伱先忙吧,我去找指導員。對了,你再通知一下小于,你們倆準備一下,待會兒隨我回紅星廠一趟。”
許多工程、廠礦、農場正急需拖拉機來支援建設。在此背景下,拖拉機的需求量與日俱增,一般單位是根本搞不到的。
“那這鐵牛,也吃草不?”老爺子又好奇地詢問道。
報道面不僅得到了擴大,還增添了許多具有創意的元素,使內容更加貼近實際,更加貼近人民群眾的生活。
即使是放學的小學生們,也要去山里給牲畜們打草料,而上了年紀的老人們則在家里編筐子。整個村莊彌漫著紅紅火火的熱鬧氣氛,到處充滿了忙碌和生機。
劉之野告別了情緒激昂的徐世芳教導員,他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步伐有力地往回走。
嚯!這可真是大新聞啊!公安部的機關雜志居然選他們為典型,大張旗鼓地宣傳了一把。老徐可是激動得不行,這可是他們職業生涯中的一大資歷呢!
它不僅僅是中央有關公安工作的指示和政策文件的簡單轉述,更是將其改寫成通俗易懂的社論、評論,以使廣大公安干警和人民群眾都能理解與執行。
這天,劉之野又來到施工地上,看到三大爺正抱著一塊大石頭費勁地往外挪。
他,榮譽多次加身,卻在這一刻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體驗。
過去的榮譽,源自“前身“的付出,而這次的榮譽,卻是他憑借自身努力所得,這其中的差異,猶如春雪般清新。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