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咱們村夠條件辦理這個供銷社商店嗎?”大伯接著問道。
劉之野聽到這個消息,很是高興。他掏出煙來,每人先灑上一根,再遞給老爺子。
劉之野的話語讓爺爺、三大爺、大伯和爸感到有些困惑,但他們還是選擇相信他。
劉之野繼續說道:“三大爺,有一件好事要告訴您。咱們村的櫻桃已經熟了,也到了采摘的時候。
劉之野承諾要報銷剩下的果子,其數額可不小,大約需要五六千元,這相當于給劉家莊每戶增加了近20元的收入。
“那就沒有別的法子了嗎?”劉之野嘆了口氣,滿臉不甘地說道。
萬一有上面來檢查,他也有對策,就是在院子大門口掛一個單位的牌子。比如說,掛“中醫藥研究站”就挺合適。
劉之野笑著說:“這東西熟透了一兩天就會落地,早點摘下來比較好。摘下來的,先送集訓營里一兩千斤,給隊員們嘗嘗鮮。”
大伯也笑著說:“我也發現,每次與他聊天,都會有新的收獲……”
三大爺劉元海欣然接受了委托,他嚴肅地表示:“我會全力支持你,雖然我鬧不明白你到底想干什么。”
這聽劉之野的意見,要在劉家莊開設一個供銷社商店,此提議一出,在場的人無不為之興奮。
“要是咱們也跟城里一樣,不出遠門就可以買到東西就好嘍!”三大爺也笑著道。
小櫻桃雖然美味可口,深受大家喜愛,但因其不易儲存且運輸不便,導致收購價格相對較低,一斤僅價值三分錢左右。
尤其在農村,雖然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農民,可以生產自己的口糧、蔬菜,但生產資料所需的農具、化肥,生活必需的油鹽醬醋茶、布匹、針織品、棉花,兒童讀書的文具、圖書等等,都必須通過供銷社這個唯一供貨渠道,才能獲得供給。
劉之野看著眼前的爺爺、三大爺、大伯和爸,無奈地說道:“你們相信我,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家好,有些事情我也沒法解釋清楚。”
今年,就不用怕浪費了,我來全部包銷。”
他想象著,等到時機成熟,再額外支付一些費用,就可以把這個院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全村大約有三四千棵櫻桃樹,最多能產出30萬斤果子,但供銷社只能收購其中的三分之一,剩下的要么被吃掉,要么就得爛掉。
三大爺雙眼放光,好奇地問道:“還有別的嗎?”
“是嗎?這注意好啊,要是成的話,咱們購買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可就方便多了。”三大爺驚喜道。
“哎!好!”三大爺笑著道。
劉之野微笑著說:“大伯放心,我們村是附近山區的人口大村,附近的人隔三差五來趕大集,再加上訓練營的存在,消費能力不低。此外,也方便了供銷社收購農副產品的需求,所以辦下來的機會很大的。”
三大爺劉元海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高興,說道:“那行,我這就回去安排社員們開始采摘,采摘好了再送到老地方等你來拉。”
在計劃經濟的大背景下,供銷社商店可謂是零售業的巨頭,幾乎所有的鄉村都有它的身影。
這時候的人們,對供銷社有著特殊的情感,它不僅是滿足生活需求的場所,更是連接城鄉、傳遞物資的重要紐帶。
劉之野越聽越覺得這個想法可行,于是他靈機一動,決定采取先租后買的策略。
這個承諾對于劉家莊的村民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村民們的勞動積極性絕對會提高一大截子。
“哈哈哈……”大家又一起開心地笑了起來。
劉之野嚴肅地說道:“現在真的沒必要貪多,貪多嚼不爛。咱們村現有的項目只要一步步做好,就已經非常厲害了。一口吃成胖子不現實。”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