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轉身麻利兒地給他泡了壺茶,然后又去給他整理行李包。
劉之野見狀,急切地詢問林主任:“林主任,小凝現在的情況如何?”
這“筒子樓”的建筑特點為一條長走廊串連著許多個單間,因為長長的走廊兩端通風,狀如筒子,故名“筒子樓”。
杜鵑聞驚喜地說道:“真的?那我們以后就可以去京城生活了!”誰不想去京城生活呢?全國的老百姓都向往著那里。
想象一下,繁華的街道,熱鬧的市場,還有那高聳的宮殿,都讓人心馳神往。不過,去京城生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行。
杜鵑聽到他的回答,終于放下了心中的擔憂,滿懷欣喜地憧憬著即將到來的京城生活。
“哎呀!背井離鄉之地,我們得早做準備啊!”
林主任笑著說:“別擔心,情況不錯,小甘同志和胎兒一切正常。只是孩子即將臨盆,得提前做好準備。”
“嗨!是好事!你聽我說……”老葛于是原原本本地把此事與杜鵑講了一遍。
“筒子樓”面積狹小,一般每個單間大約有十幾個平方米的面積。老葛家是干部房,將近四十個平方。
他家是棉紡廠分配給媳婦的兩居室“筒子樓”,這屬于廠子對軍屬的優待,按級別來說,只有科級干部才能住上這樣的房子。這個“筒子樓”簡潔明了,但卻充滿了溫馨和親切感。
在反復檢查和專家會診之后,她大膽推斷這可能是一種特殊的妊娠反應,會隨著懷孕過程自行消失。
老葛笑著安慰道:“我這還沒去廠子正式入職,問題不;而你這邊也只是負責婦聯的工作,又不是要害部門,所以你就放寬心吧!”
她是一個受過小學教育的女性,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見到這字體,她立刻斷定寫信的人是個文化人。
過了一會兒,林主任帶著甘凝和一位護士回來了。甘凝被扶著走,看起來有些激動加緊張。
老葛聞言,有點懵,他包里什么時候有封信,他怎么不知道,“你拿過來我瞧瞧……”
杜鵑在包里突然發現一個厚厚的信封,上面龍飛鳳舞地寫著“葛叔平親啟,劉之野留”。
然后,他接過信封一瞧,“咦!是之野留給我的?”
她不僅醫術高超,更是醫者仁心。
話說,當晚老葛就回到了家。
這位小護士一瞧二人,便明白他們所為何來。
他們來到婦朝科林主任辦公室門口,劉之野扶著甘凝先坐在外邊地休息椅上坐好。然后,他便敲了敲門一個人走了進去。
杜鵑驚訝地對老葛說:“嘿!你這里有一封信,鼓鼓囊囊的,怎么摸起來像是一包錢?”
“好你個劉之野,在這兒跟我打埋伏呢!”老葛看完信,內心感慨萬千。
林主任頂住壓力決定暫不切除子宮,只需每周按時復查。事實證明了她的推斷,孕婦如愿生下一個6斤重的女孩,并為其取名“念林”。
“帶來了,林主任!我這就是帶進來讓您給看一看。”劉之野立即回應道。
她接著疑惑地問道:“你不是說過要去京城看戰友,順便玩兩天嗎?怎么才兩天你就回家了?”
“哎!之野您放心吧!我回去安頓好家里,就抓緊時間趕回來。”老葛點頭答應著。
林主任曾接診過一位結婚六年才懷孕、卻被查出宮頸腫塊的孕婦。當時最好的辦法是切除子宮,但林巧稚不忍見病人的母親夢就此破碎。
他看完劉之野的信后,便明白了其中深意。原來,這封信是劉之野特意為他準備的,用于他們家搬遷到京城所用。這無疑是一份窮家富路的禮物,總會用得到的。
“同志!勞駕您!咱們婦產科那邊走?”劉之野攔住了一位年輕得護士詢問道。
劉之野又囑咐了幾句,才放他離開。老葛登上火車爬在車窗口揮手向他道別,劉之野則站在月臺上,目送火車漸行漸遠,直到消失在視線中。
劉之野再次詢問:“那您的建議是怎樣的?”
林主任沉吟了一下,建議道:“我看你們的情況允許的話,今天就住院待產吧。也就這一兩天的事,醫院確實比家里方便許多,別到時候措手不及。”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