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之野微笑著安慰老人:“爺爺您放心,國家對醫學人才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大,我們國家會越來越重視培養醫學人才。”
“我有個計劃,依托咱們村的中草藥養植,我們可以建立一個中醫藥研究基地,實現產學研一體化,系統地培養學習中醫的人才。
具體來說,就是我們可以將基地打造成一個集種植、研究、教育、實踐于一體的場所,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前來學習和研究中醫。”
老爺子突然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他說道:“我一直以為你是心血來潮,想在村子里蓋一座大宅子就是自己個兒住,沒想到你是真的打算把它變成一個研究所啊!”
劉之野聽了這話,笑著說:“這個研究所當然少不了它,不過還能用來招待過往的親朋好友。”
“想法是好的,可是不是那么容易實現的。這個研究所政府能允許我們自己承辦嗎?”老爺子皺著眉頭問道。他心中雖有熱情,但也不免有些疑慮。
畢竟,這是一項重大的工程項目,涉及到眾多領域,從科研到技術,從資金到人力,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深思熟慮。
劉之野早知道老爺子會這么問,于是他干脆地回答:“得慢慢來。我與京大關系不錯,打算先與京大醫學部建立聯系,他們在咱們村建個研究基地,咱們提供資源,成果共享。
京大醫學部肯定樂意,這可是個雙贏的計劃。另外,我手頭還有協和醫院的關系,他們醫學院也需要這樣的好地方。”
老爺子點點頭,對劉之野的方方面面計劃表示贊賞,認為確實可行。他說道:“我覺得你這想法不錯,我贊成你這么做。如果伱需要任何幫助,盡管告訴我。趁著腿腳還利索,能幫一把是一把。”
劉之野注視著這位已經年逾七十的老爺子,盡管歲月在他的臉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但他的精神卻依然矍鑠。
老爺子不顧年歲已老,毫不猶豫地給予他支持,這份情感深深地打動了他自己。
劉之野接請求道:“我想請您老出馬,看看能否找幾個知根知底的中醫大夫,給孩子們上上課,不求醫術多高,但至少不是庸才。”
老爺子沉吟片刻,道:“我有幾個徒弟,雖是鄉野大夫,但醫術精湛,與我親傳。他們完全可以給孩子們傳授醫學知識。”
劉之野聽聞此事驚喜不已,說道:“那真是太好了!請您老放心,工資待遇我來負責,絕不比在醫院里當醫生差,而且不是每天都來上課,不影響他們的當前工作。”
老爺子微微點頭,雖然不清楚劉之野具體有多少財富,但隱約察覺到了一些內情,知道他并不缺錢,因此也就沒再糾結于金錢之事。
別的不說,就經他手收購中草藥、醫書典籍等,花費的金錢也有一兩萬了。
他只是揣著明白裝糊涂罷了,人們都說人老成精,這話可一點兒也不假。
————
響午過后。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劉之野把與老爺子的計劃詳細地與三大爺和周校長闡述了一番。
三大爺仍在沉思,周校長卻領悟了計劃的精妙之處。
他極力贊成此事,認為此舉為孩子們提供了新的未來選擇,同時也為村子增添了一所職業學校,盡管屬于民辦教育,學歷不被社會認可而已。
當前是沒有民辦教育的,在建國后,民辦教育大多被整合了,直到改革開放后自由市場經濟來臨,真正的民辦教育才得以恢復。
劉之野認為,目前不急于解決此事,應先穩步推進,待學校教育成果顯現后,再尋求政府認可其教育資質。若仍無法達成目標,可暫且拖延至改革開放后再行商議。
三大爺恍然大悟,激動地說:“之野,你為村里做了這么多好事,每一件都利國利民。但這一件,卻功在千秋,真是大好事啊!”
“我們的娃娃們,從此也多了一條路走,不用進不了學,只能選擇與泥土為伍一條路了。”
劉之泰是學醫出身的,他接著說:“三大爺可不止呢,要是真的建立研究所,咱們這邊的醫療衛生條件,也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