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既保留了傳統四合院的韻味,又注入了現代的元素,使得這座宅院既不失古樸典雅,又增添了幾分現代氣息。
無論是外觀還是內部布局,都充分考慮了實用性和美觀性,使得這座宅院成為了一件藝術品。
從遠處看去,它與周圍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給人一種寧靜祥和的感覺。
四合院的建設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雷家建筑師傅和工人們忙而不亂,穿梭在工地之間,形成了一幅繁忙而有序的畫面。
他們的技藝嫻熟,精心打造每一處細節,從磚瓦的鋪設到木梁的搭建,都體現出匠心獨運的精神。在他們的努力下,這座四合院將逐漸顯現出它的輪廓,古樸而典雅,仿佛在訴說著一段歷史的故事。
陽光灑在工地上,映照出忙碌的身影和新建的建筑,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周圍的景色也因為這座四合院的崛起而煥發出新的生機,仿佛這座建筑將為整個山村注入新的活力。
這座四合院的地理位置也十分優越,不僅環境優美,而且交通便利,為未來的居住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
整個四合院是三進的,擁有東西兩地個跨院,房屋有40多間。最北邊靠山的位置是一個后花園,最南邊的大門前是一個小型廣場,大約五百多平米,廣場前有一條利用小水溝挖通的小河,河水源自山上流下來的溪水。
橫跨清澈的小河,是一座小型石孔橋,橋面寬敞可以通行一輛“大解放”車。
細觀石孔橋,不難發現富有巧思的雕刻藝術——浮雕。浮雕上的圖案多種多樣,有的描繪的是山水景致,有的展現的是飛禽走獸,而有的則是吉祥的植物花卉。
這些精美細膩的浮雕不但為石橋增添了藝術之美,更是傳承了華夏古代雕刻藝術的精粹。每一幅浮雕都承載著美好的愿景和祝福,象征著繁榮、吉祥和長壽。
其設計和造型通常都富含著濃重的傳統文化意韻,通過寓意深遠的石橋,體現了追求天人合一的美學思想。
院子的大門是“廣亮大門”,這種大門在過去必須是有一定官品的人家才能使用,這座廣亮大門寬一開間,門設于中柱的位置,上面有華麗的裝飾。
大門是四合院與外界溝通的通道,位于整個院落的東南側,象征著吉祥的風水位置。
它修筑在東南側,取“紫氣東來”之意,也有說法是占據了八卦中的巽位,即風位。大門是和風、潤風吹進的位置,是吉祥之位,體現了“坎宅巽門”的原則。
大門由堅固的漢白玉石材或木珍貴的木材制成,裝飾著精美的雕刻和圖案,彰顯著四合院的富貴與氣派。
門外有一個寬敞的臺階,方便人們上下,同時也增加了大門的威嚴與氣派。
劉之野深知珍貴木材的稀有性和其獨特的價值,趁著現在的珍貴木材價格相對較低數量比較多的情況,將這些木材大量用于這座院子的建設。
他挑選了各種珍貴的木材,如香樟木、黃花梨木、紅木、櫸木、檀木、楠木、榆木、杉木等,這些木材不僅美觀,而且具有極高的實用性和耐用性。
以及防造宮城所使用的琉璃瓦、清磚、金磚、大理石、花崗巖、漢白玉等磚瓦石材,作為建筑材料。
琉璃瓦鋪設屋頂,不僅美觀大方,還能有效地防止雨水滲漏,確保了建筑的穩定性。
大理石和花崗巖則被用于地面和墻面,不僅耐磨抗腐蝕,還能保持室內溫度,為以后居住提供了舒適的環境。
漢白玉則被用于雕刻裝飾,如門窗、欄桿、壁畫等,既美觀又實用。
他除了對建筑材料的高標準要求,真正地仿古建筑的藝術魅力還體現在其內外檐部精心繪制的色彩斑斕、構圖莊重典雅的彩畫。
正是因為有了彩畫,那些歷數風雨的古建筑仍然可用金碧輝煌來形容,從而使古代建筑有一種豪放而赫然的氣勢。
仿古建筑是“樣式雷”家族的拿手好戲,為此劉之野不惜代價,聯合設計院、故宮博物館的文物專家以及“樣式雷”,力求盡善盡美。
經過三方不懈努力,經過多次精心打磨,這座仿古四合院終于呈現在了他們眼前。它宛如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充滿了古色古香的韻味。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