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全國各類建筑業企業數量已超過30萬家。其中,有施工活動的具有建筑業企業資質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達88074個,相比1980年增長了約12.3倍。
他給了姐夫一段時間的思考后,接著說道:“你雖然不懂怎么搞建筑,但是有人懂。雷老六他們可是專業的人才。
于是,劉之野心中有了決斷后,便邀請了劉元海、劉福生、雷老六等人,共同商議此事。
劉之野請姐夫出面,召集了一些常年做過泥瓦匠的農民來這里建四合院。
雷老六是個明白人,他明白初來乍到的人家不可能太信任他們,雙方需要互相磨合。
他曾說過一句名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為我所禽也。
他決定挺身而出,制定行業規則,提升行業標準,提高入行門檻,讓更多的普通人來受益。
另外,這對村子里發展,建筑材料廠也是有好處的,畢竟村子就這么大,這遠遠不斷生產出來的轉瓦石灰等建筑材料,必須有市場才行。
專業的事兒,你讓專業的人去做,你管理好這些人就成。”
在四十周年時,建筑業從業人數達到了5530萬人,較1980年增加了4882萬人,年均增加人數達到了驚人的132萬人。這使得建筑業從業人員在全國就業人員中的比重達到了7.1%,比1980年提高了5.6個百分點。
初期規模無需過大,他們可以循序漸進,畢竟未來還有十幾年的時間。
三大爺劉元海點點頭,贊同地說道:“你說的在理。早幾年,每到冬日里,村子里的一些閑漢聚眾耍錢,有些人因此把辛苦一年掙來的幾個錢都輸光了,害得老婆孩子跟著挨餓受凍。那時候也沒人管,真是害人不淺。”
劉之野給幾人分了一圈兒煙,待他們吞云吐霧時,他接著說:“農村里的活就這些,忙完兩季后,大多數人就會賦閑下來,這人閑是非多,還是忙點好。”
總的來說,華夏企業在國際工程承包市場上的表現十分出色。他們憑借著強大的實力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成功地把握住了市場的機遇,成為了行業的佼佼者。
根據美國《工程新聞紀錄》(enr)發布的國際承包商250強榜單,華夏內地共有65家企業上榜,其中包括9家民營企業,占上榜企業個數的14%,數量已連續三年居各國首位。華夏交建更是位居全球國際工程承包商第三位。
姐夫劉福生接茬道:“我只會帶兵,搞建筑,我是棒槌吹火——一竅不通啊!這能負得起這責任嗎?”他有些自我懷疑地問道。
漢高祖劉邦出身于亭長,既不通文又不善武,起家的時候都快四十了,為什么就是這些樣一個人,卻最終打敗了西楚霸王項羽而奪取了天下呢?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他具有出色的領導才能,另一方面也離不開他善于識人用人。
同時,建筑業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數量也達到了713萬人,年均增長率為14.6%。
在商談中,順便幫雷老六解決了入籍問題。
如果有一支專業的建筑隊伍,他們能夠包工包料、省時省力,配合默契、工作出色,那么他相信很多人會選擇請這樣專業的隊伍來做工。
在此期間,他們可逐步培養并鍛煉團隊,造就一批有能力的骨干成員。
待時機成熟之際,他們就能夠迅速崛起,利用其他企業還在起步階段、蹣跚學步之時,搶占市場先機,成為行業內的領頭羊,掌握話語權。
在現實角度考慮,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以比為基礎成立建筑隊,可以解決一些農村剩余勞動力,繼續創造價值,給一些人的生活帶來改變。
于是,他立即表態:“劉隊長,您放心,我會幫助您,在您的領導下,咱們共同把建筑隊做大做強。”
劉之野見雷老六頗為識趣,心中暗自滿意,微笑著說道:“如此甚好,你們二人合力,定能助我們的事業更上一層樓。”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