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見到他一身驚人的廚藝,回鄉種地,不免有些惋惜。于是我勸說他加入我們這里,帶帶徒弟,發揮余熱。”
劉元海見是劉之野造訪,還頗為意外地道:“之野,你們今天剛入營,事務繁忙,怎么有空來我這里串門子啦?”
劉之野考慮了很久,最后他決定培養自己的廚師團隊。
鄧朝陽在四處閑逛,感嘆著這里的變化,他似乎又回到了那個艱難卻充滿激情的歲月。
為了救治他,他甚至不惜動用了許多珍貴的藥材,這對他來說可是不小的代價。
在那個年代,這里的人們過著艱難的生活,每天都在掙扎著生存。
為此,每當老爺子與當年知情的三大爺等人談起此人,不禁唏噓不已,感慨道:“一個多么優秀的年輕人啊,真是可惜了。”他的話語中充滿了惋惜之情。
下午,因為集訓剛開始,要忙的是底下的同志們,作為領導的他們反而不忙。
這也算是為劉家莊以及附近的孩子們增添一個未來的出路,這年月可沒有藍翔技校這樣專業的培訓學校學廚師。
鄧朝陽想起了,他從村里帶走的那幾個兵,也是一臉的笑意。這么多年沒見了,他也甚是想念。
老爺子輕輕拍了拍鄭朝陽的手背,寬慰道:“鄭班長,不必如此。你們為國家出生入死,身不由己,我完全理解。我們從不怪過你,只是擔心伱一直音訊全無,擔心你出了意外。”
鄧朝陽二人正在村里四處溜達,突然背后一聲大喊:“班長!”聽到這個熟悉的聲音后,他的身體一頓,然后迅速回頭一看。
一進門,他們便看見老爺子坐在院子里的躺椅上乘涼,他閉目扇著蒲神情悠然自得。
三大爺感慨道:“沒想到我們還有這淵源啊,鄭領導都到家了,今天就別走了,在我這里吃個飯,我把當年的那些人都叫過來一起敘敘舊。”
鄧朝陽望著眼前與二十年前大為不同的劉家莊,心中不禁感慨萬分。他忍不住說:“這里的改變真大,我幾乎認不出這就是我曾經住過幾個月的山村。”
鄭朝陽坐在老爺子身邊,將所有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除了需要保密的部分,他毫無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革命經歷。
改開前的飯店也不多,多為國企或公私合營,廚師都是正式工,想學做菜一般人都沒這機會,得有工作指標才行。
村內街道平坦整潔,兩旁還修建了暗溝和地下排水設施,干凈衛生,讓人眼前一亮。
“班長!我好想你啊!”
只見劉福生一路飛奔而來,一邊跑還一邊揮手,向他打招呼。
有水平的大廚們,自然看不上這里的工作,所以只能請幾個半拉水平的不廚子煮大鍋飯。這里的情況,確實有些無奈。
現在,每家每戶都住上了寬敞明亮的磚瓦房,自來水設施也一應俱全。
如此,他便順口答應留了下來。
劉之野覺得四叔公被埋沒在鄉野田間有些可惜,于是多次動員他。經過一番努力,終于請他來擔任大師傅,順便帶帶徒弟培養人才。
而且,培養廚師也可以為他提供儲備的餐飲人才。等改開后,他在國內搞餐飲企業時,也能有龐大的技術團隊來做支持。
不單只是去吃飯,他還經常與人家的廚子探討廚藝,興許劉之野口中的鴻賓樓主廚他還認識呢!
隨著集訓營的規模日益壯大,常年有大量人員在此集訓,因此,專業的食堂師傅便應運而生。
劉之野隨后又引薦鄧朝陽與他相認。
“我自從回到部隊后,不久又被組織上派往京城,我深入敵后,開始了秘密工作。為了身份保密,我與所有熟人斷絕了聯系。直到解放后,又……”
可是自此好多年過去,他再也沒有回來過。大家猜測他或許犧牲了,也可能遇到了其他事情。
他的廚藝水平當然沒事問題,而且四叔公歲數也不大,跟多門的歲數差不多。
“福生同志,我們終于又見面了!”
這一幕,久別重逢的老戰友相遇,讓人感到溫馨而親切。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