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之野笑了笑,提議道:“咱們早點走,不差這一會兒。”
甘凝傲嬌地道:“這那成,我這當領導的要以身作則!”
劉之野輕輕地撫摸著甘凝的小腦袋,柔聲說道:“小凝,我要去執行一項重要的任務,需要出趟遠門。”
甘凝聞言渾身就是一顫,她擔憂地問道:“需要出去多久?”
“什么時候走?”
“今兒個下午!”劉之野搖了搖頭,語氣平淡地說:“也許是三五天,也許是一兩個月。你放心,等任務結束后,我就立馬趕回來。”
甘凝也早已習慣了丈夫長時間不回家的日子,作為公安人員的家屬,她對此早已見怪不怪。
“咱們走吧,我們回去給你收拾收拾隨身衣物……”
二人到家后,鄧茹見到他們一起回來,高興地說道:“你們回來了,快看看寶貝你們閨女吧。哎呦!這個皮呦,跟他爹小時候一模一樣。”話語中充滿了對孫女的疼愛和寵溺。
小賢這小丫頭現在都能跑了,這小家伙打生下來就精力旺盛,活脫脫一個小馬駒。
除了吃飯、喝奶和睡覺能讓她安靜一會兒,其他時間不是在鬧騰,就是在鬧騰的路上。她總是充滿活力,好像永遠不知疲倦似的。
小丫頭聽見爸爸媽媽回來了,高興地從一堆玩具里跳了出來。跑過來就要摟著劉之野的脖子抱抱:“爸爸,抱抱!抱抱!”
劉之野輕笑一聲,對著她粉嫩的小臉“吧唧”親了一口,問道:“小賢在家乖不乖啊?有沒有聽奶奶的話?”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小賢的關心和疼愛。
小丫頭皺著眉毛道:“小賢乖,奶奶不乖……”
一旁的的甘凝“噗嗤!”一聲笑了出來,明顯的這小丫頭是受她奶奶管制了。
…………
吃過午飯后,劉之野哄著寶貝閨女好不容易睡著了。他才松了一口氣,對甘凝示意了一下。
然后戀戀不舍地告別了家人,他駕車直奔市局與鄭朝陽回合去了。
等他與鄭朝陽會合了,倆人便各自收拾行裝,拿上隨身攜帶的行李箱,搭上了15/16次列車,這趟列車能直接把他們帶到羊城。
他們從京城東便門火車站上車,沿著京廣鐵路南下,到羊城大沙頭火車站下車,全程用了59個小時。
稍做休息后,他們又搭乘班車到達了寶安縣,在這里尋機化妝成為逃江人員偷渡到了香江。
這個時期,由于經濟困難,寶安縣放寬了邊防地區的出境政策,當地大量民眾越過邊境前往香江投奔親友,去開始新的生活。
由于過來的群眾太多,今年6月中旬,港英政府不得已才開始著手解決這些“難民”的生計問題。
來到香江的群眾,一部分在港有親戚朋友的,得以投親靠友。絕大部分過來的群眾,則在公園、街頭的屋檐下、樓梯下宿夜。有的則住于山上的洞穴中,或被荒棄的屋宇中。
后來,他們開始在街角、空地處用木板搭建板屋。接著有到人家的天臺上搭建板屋的,這就形成了一個后來香江報刊常用的名詞:“天臺木屋”。
這些木頭屋,因為搭建簡陋,烈日懸空時,屋內炎熱如置身火爐。如遇臺風暴雨,常常連屋頂也被風刮跑。
為了生活的相互照應,后來便有親戚、熟人、同鄉結聚于各個山頭、空地,共同搭建木板屋,潮籍人聚居于老虎巖村、內地人則聚居于調景嶺等。
幸虧鄭朝陽會一點點粵語,他們倆才結識了一個多年前就過來的羊城人陳阿發。
在陳阿發的協助下,他們暫時在調景嶺找到了落腳點。這也是出于隱蔽的考慮,由于沒有正式的身份,他們暫時無法在環境好點的地方居住。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