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旬,位于京西北和京西南貧困山區的五個自然村——唐家洼、大王莊、小王莊、孟家峪和王爺廟,與劉家莊進行了合并。
這一變革在京西地區掀起了一場不小的風波,有的村子歡天喜地,有的村子沸沸揚揚。因為,人人都想當劉家莊的人,從此也跟著過上好日子。
合并后的劉家莊,地域遼闊,占地上百平方公里,橫跨京西北的燕山與京西南的太行山,形如柳葉,蔚為壯觀。
至此,京西部分地區在資源和人口上得到了有效的整合,周邊山民們的生活條件也得到了顯著地改善。
經過多次村落合并,劉家莊的人口規模有了顯著增長。原先只有幾千人的小村莊,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擁有近兩萬本地戶口的大家庭。
盡管新加入的人口文化素質尚待提升,但無疑為劉家莊的勞動力短缺問題帶來了一線希望。
當然,合村并鎮絕非易事。首要之務,便是解決村民的吃住問題。
必須確保他們在新的環境中能夠安居樂業,擁有穩定的住所和充足的食物。
其次,就業問題亦不容忽視。必須為村民們提供合適的工作崗位,讓他們在新的社區中能夠自給自足,實現自我價值。
最后,村民們的福利問題亦需得到妥善解決。只有這樣,合村并鎮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村民們才能在新家園中過上幸福安穩的生活。
因此,經過重組的村委會(包括新加入的干部)達成了共識,他們借鑒了之前幾次合并村莊的經驗,決定采取三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先將這幾個村落的部分壯勞力加入劉家莊的工農業生產中區,剩下的人口繼續保持原有的農業生產暫時不變。
第二步,構建統一的居民小區,為搬遷至此的人們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
同時,積極實施掃盲知識再教育和職業培訓,以助力新村民們更好地融入劉家莊,開啟新生活。
第三步,預計在明年初之前,將最終完成人口的搬遷工作。
新涌入的人口,受限于他們的文化素養,首先投身于農業、畜牧業和種植業等辛勤勞動,接替劉家莊原先教育培訓多年的村民們,解決工業生產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未來,劉家莊將呈現出一幅別開生面的景象。除了年長的老人和孩子們,其余的原住民都積極投身于工業生產之中。
家家戶戶,不論是雙職工、三職工,還是四職工、五職工的家庭,都成為了這個小鎮的新常態。
而劉家莊剩下的,沒有當工人的村民們,也大多走上了管理崗位,技術崗位,比如中草藥種植、水果種植、大棚種植、畜牧業養殖、稻田養殖等行業的管理者與技術人員。
劉之野的大伯,便是這樣一個典范。如今,他已成為村里養殖業的佼佼者,統領著一支五百人的專業養殖團隊。
“每天一個雞蛋,一杯牛奶。”在年初的工作計劃報告會上,劉元生豪言壯語地道。
大伯這不是在放衛星,劉家莊的養殖業,還真有希望在今年完成這個目標。
讓每一個村民每天都能享受到一個雞蛋和一杯牛奶的待遇,要是以現代社會來看,這就是一個非常容易實現的愿望。
其實不然,實則蘊含著巨大的挑戰,在當前的生產水平下,這依然成為一個了不得地成就。
在劉家莊,生活節奏明顯比其他地方快了許多,這使得后來加入的村民們起初還有些難以適應。
他們或許曾以為這里與原先的生活方式差不多,頂多就是條件好的多,但當真正踏入這片土地時,才發現這里的忙碌與喧囂遠超過他們的想象。
在這個村子的每個清晨,人們從七點多鐘開始忙碌起來。學生們匆匆趕往學校,做工的便騎上自行車呼朋喚友的一起去工廠。
此刻,他們如同涓涓細流般匯聚成一股股人流,穿梭在村子里的大街小巷。
這是一個充滿活力和朝氣的時刻,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生活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