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及,今年的稻田養殖成果喜人。水稻產量高達1.2萬噸,同時“勝芳蟹”也喜獲豐收,產量達到了1200噸。
這兩項收獲加起來,為劉家莊街道帶來了近1800萬元的豐厚收入。
事實上,稻田養殖的另一大收益來源,正悄然嶄露頭角。
經過多年的養殖,今年才終于迎來了豐收期,那就是這片金黃的田野里,還隱藏著另一份驚喜——稻田養魚。
稻田養魚,不僅豐富了稻田的生態系統,更為劉家莊帶來了可觀的額外收入。
老京城人最喜歡吃的淡水魚是鯉魚、鯽瓜子、白鰱、草包等。
這幾種魚不僅在傳統市場上常見,而且它們的肉質細嫩,味道鮮美,非常適合各種烹飪方式,如紅燒、糖醋等,深受老北京人的喜愛。
所以,劉家莊稻田養殖的魚大多是,鯉魚、鯽魚,而這些魚則需要三年以上的生長周期。
今年正好,就到了收貨期。
稻田中,除了金黃的稻穗搖曳生姿,還隱藏著一種美味——勝芳蟹。
所以,這里的養魚密度恰到好處,每畝稻田能產出約200斤鮮魚。
最早養魚的稻田約有一萬畝,如此算來,總產量竟能達到驚人的200萬斤。
按當下,京城里一斤淡水魚的價格為0.45元,這就是90萬元。
今后,等其他的稻田里的魚也進入收獲期,稻田養魚這一單元,每年就能為劉家莊增收300萬元。
另外,稻田蝦每年還能額外收入二三十萬元。
粗略估稻田養殖板塊,為劉家莊帶來1900萬元的收入。
秋天,這個百果豐收的季節,為劉家莊的水果業帶來了無比的喜悅。
得益于充沛的雨水與精心的施肥,果園里的果實累累,仿佛是大自然的饋贈。
每一顆果實都承載著劉家莊人們辛勤的汗水與期待,如今終于迎來了豐收的時刻。
因為特殊的地理地貌,劉家莊將水果種植業作為支柱產業大力發展。現如今,這里已經擁有近2萬畝的果園,綠意盎然,碩果累累。
主要種植的秋收水果有,蘋果、梨、金絲大紅棗、柿子、石榴、山楂、秋桃、獼猴桃、橘子等水果。
在劉家莊,種植最為普遍的水果便是蘋果與梨。金秋時節,果園里便碩果累累,畝產高達四千斤左右。
而今,市場上的水果價格穩定在每斤0.25元,這也意味著,劉家莊僅憑這一季的收成,便能獲得兩千多萬元的豐厚收入。
當然,劉家莊的水果并非全都銷售一空。事實上,很大一部分被加工成了各種酒水飲料和美味零食,這些產品的利潤更高。
另外在劉家莊,不僅平原上種植著一萬畝的冬小麥,而且在慌山丘陵地帶,他們還耕耘著兩萬畝的抗旱農作物,包括大豆、玉米、土豆、紅薯和花生等。
這些農作物不僅為劉家莊的食品加工廠和養殖場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還推動了養殖規模的持續擴大,使得副食品廠的生意日益紅火。
到今天為止,各種農作物總計種植面積達到了八萬畝,占據了村莊土地的四分之一。
然而,在扣除了必須保留的山林與建筑用地后,土地資源已然捉襟見肘。
劉家莊可是有著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山林土地面積,這可不是那些邊疆省份的農村,地廣人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