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天的深入視察,他目睹了各野戰炮營的精湛實戰操作,以及運輸保障營在戰場上展現出的高效后勤支援能力。
劉之野心中篤定,炮兵團與裝甲團,這兩支經過成建制改編的精銳部隊,無疑是他手中的得力干將。
他無需過多憂慮,只需維持他們一貫的嚴謹作風,未來必定更加輝煌。
因此,他臨時調整了視察計劃,決定深入視察由原公安總隊與部分野戰部隊合并改編后的機械化步兵團。
他渴望了解這支新組建部隊的真實狀況,以及他們在現代化戰爭中的戰斗力和適應能力。
前文提及,警衛二師的兵力規模達到了1.8萬余人,這一數字甚至超越了一個王牌軍甲種師的兵力。
這會兒的就會有人問了,那什么是王牌軍甲種師,是不是還有別地類型的師?
別急,聽我慢慢道來。
當前,夏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的步兵師,分為了甲種步兵師和乙種步兵師兩類師。
首先,我們先聊聊夏國人民解放軍部隊的發展情況。進入50年代中期,這一階段,夏國除了東南方向的實際需要之外,其他方向基本上沒有太重的邊防任務。
這時期,夏國打贏了對外反侵略戰爭,進入了和平發展時期。人民解放軍部隊的總兵力只有250萬人左右。
當時,夏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下轄了31個軍,總計下轄了99個師。
但是等進入60年代,夏國各個方向的防御任務明顯加重。前幾年,夏國西南方向的邊防任務明顯加重。
如今,夏國北面的鄰居也蠢蠢欲動,陸續調集了50多個機步師、摩步師和坦克師,形成了百萬大軍壓境的態勢。(杜撰,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夏國人民解放軍部隊的總兵力迅速增加。在陸軍方面,人民解放軍陸軍部隊重建了11軍、17軍、19軍、29軍等部隊。
由于當前夏國的經濟實力有限,維持數量龐大的部隊,經費壓力非常大。為了盡可能緩解經費壓力,同時維持各個部隊的戰備水平。
在去年時(杜撰不要對號入座)夏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司令部就提出了建設甲種師、乙種師的方案。
其實,這樣的劃分方式在當前世界的軍事強國里非常普遍。
例如“老毛子”軍隊就把自己的各個步兵師,劃分為滿編師、缺編師、動員師等3個標準。
滿編師就是出于戰備狀態的一線部隊,缺編師就是能夠隨時進行動員的二線部隊,也擁有一定的作戰能力。
至于動員師,基本上只有一個師的框架。如果戰爭爆發,需要動員補充大量的新兵,動員師的戰斗力最低。
經過劃分后,夏國的人民解放軍陸軍部隊中,甲種步兵師就是齊編滿員、裝備齊全,隨時處于戰備狀態,隨時能夠集結,拉上去作戰的部隊。
乙種步兵師是保留了部隊框架、主干力量的基礎上,在規模上進行了壓縮。在武器裝備的性能、數量等各個方面,乙種師明顯不如甲種師。
而且,即便是甲種步兵師,也分為不同的標準和編制。首先,類似于38軍、39軍、54軍等幾個王牌精銳軍,下轄的各個甲種步兵師,就屬于高標準的齊編滿員部隊。
這樣的部隊,簡稱王牌甲種師,一般下轄了6個團。分別是3個步兵團、1個坦克團、1個炮兵團、1個高炮團,火力配備非常完善,屬于承擔了戰備值班的部隊。
除了幾個王牌軍之外,幾個一線主力軍下轄的就是普通甲種步兵師。
這樣的師一般下轄了5個團,分別是:3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1個高炮團。
一般甲種師與王牌軍下轄的甲種步兵師相比,缺少了1個坦克團。一般來說,會裝備1個坦克營,用于加強裝甲突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