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噼啪,辟里啪啦。噼里啪啦!”
天還蒙蒙亮,此起彼伏的爆竹聲就響了起來。
初一的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
放三枚叫“連中三元”;放四枚叫“福祿壽禧”;放五枚叫“五福臨門”;放六枚叫“六六大順”……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
三十夜里鬧了一宿,一大清早就要開始拜年啦!初一拜年,是所有夏國人的習俗。
此刻,人們即便再不愿早起,也必須得振作精神起床了。
否則,親朋好友的拜年隊伍待會兒來登門,你家卻還沉浸在夢鄉中,這豈不是失了禮數,讓人笑話?
劉家也例外,昨兒個一家老少為了熱鬧是在劉家的老宅子里睡下的。
劉之野迅速起身,只見廚房里,大伯母與母親鄧茹正忙碌著準備下餃子,餃子皮薄餡足,香氣四溢。
“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
這是老京城傳統過年習俗,今兒包的餃子是劉之野最愛吃的芹菜豬肉餡的。
包餃子的豬肉可不一般,是劉之野特意在養豬廠散養了幾頭“溜山豬”,它們自由覓食,不依賴人工飼料,因此肉質遠勝普通養豬場的豬。
這些豬肉,純粹是為了滿足自家人的口腹之欲而飼養的。
新鮮的芹菜,則是來自于村里的“菜籃子工程”—蔬菜大棚。
在劉家莊的農場里,新鮮的蔬菜正源源不斷地從村里的“菜籃子工程”蔬菜大棚中采摘出來,為這片土地帶來了勃勃生機。
如今劉家莊的蔬菜大棚已然崛起,成為農業領域的璀璨明星,支撐著整個村莊的繁榮與發展。
這一座座蔬菜大棚連綿不絕,總面積高達五萬畝。這里年產蔬菜二十萬噸,為京城提供了豐富的蔬菜供應,人均每年可享用六十多斤的綠色佳肴。
大棚里的蔬菜生長得郁郁蔥蔥,它為京城的老百姓們帶來了健康與美味。
“食為民之本,天之道也!”劉家莊的蔬菜大棚,其輝煌成就僅次于其工業領域的成就,實現年銷售額四千萬元的突破,已然成為上面關注的焦點。
經過各級政府一系列的努力,京城地區春冬兩季的蔬菜供應問題已得到基本解決,有效緩解了民眾因蔬菜青黃不接而面臨的民生困擾。
…………
大伯母見劉之野早早起床,便笑著調侃道:“昨晚那么晚睡,今兒個不多睡會兒?”
劉之野揉了揉眼睛,簡短地回應:“大伯母,我去放鞭炮,你們快下餃子,我餓了。”說完,他便急匆匆地出了門。
后面鄧茹在他背后,跟著說了句:“你爹說,讓你多睡會兒吧,他自己個兒去放鞭炮了。”
劉之野聞言,立即加快了腳步道:“嘿!那我趕緊去,他視力不好,別讓鞭炮蹦著他。”
悠悠來到倒座房,果然劉竟齋就在這。
“爸!咱放那一掛?”劉之野走進來笑著問道。“嚯!咱家買這么多鞭炮啊?”
“呦!鞭炮、麻雷子、二踢腳、旗火、炮打燈兒、太平花和花盆,買的花樣還不少!”
劉竟齋道:“呵呵呵,今年收成好,咱們村年前的趕大集,賣的最火的就是這些煙花爆竹了!”
“這么著,你先去放兩掛1000頭的吧!”
老京城一進臘月,無論是市里郊區就開了臨時的“花炮市”。花炮歷來是年前的熱門貨、俏貨。
有的時候,城內的茶葉鋪中也代銷各種花炮。
從清末到現在,老京城內所售花炮種類繁多,常見的有鞭炮、麻雷子、二踢腳、旗火、炮打燈兒、太平花和花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