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春亭,位于昆明湖一個小島上,有木橋相通。在島上環顧四周,正北為萬壽山,西北可見佛香閣,正西為西堤、玉泉山,南邊可見十七孔橋、南湖島,東邊就是文昌閣。
因此這里是觀景的最佳地點。
在知春亭向西遠眺玉泉山,玉泉山本身不在頤和園內,為當初設計者借景,一個絕好的思路。玉泉山至今不對老百姓開放,遠望西山晴雪而已。
從仁壽殿向北,去往諧趣園要過的紫氣東來城關,在諧趣園南面,城關南門石額刻“紫氣東來”,源自老子出關的典故,北門石額刻“赤城霞起”,源自晉代文學家孫綽《天臺山賦》中的名句。
…………
天將擦黑。
劉之野沒有逛完頤和園,從玉泉山下來后,他又返回了京城的大街小巷里。
一場大雪,再加上低溫,讓京城的白雪在京城里多留了幾天,給美麗的京城覆蓋上了一層厚厚的冬妝。
白雪堆積的屋檐,潔白如玉的窗欞,勾勒出胡同獨特的線條美。
雪后的胡同里面特別靜,從鐘鼓樓向南看,雪后的南鑼鼓巷。
這才是京城冬天才有的味道和景象,老胡同里每走一步都能留下一個腳印,孩子們瘋跑著舉著雪球嬉戲著。
胡同里的空場是沒人也沒車,雪下的厚,堆積了一個個的憨態可掬的雪人。
這可是孩子們和老人的樂園,在孩子身邊,老人們也能找回一絲童真。
京城地冬天最特別的就是冷。
這種冷,在凜冽的寒風中透著踏實。
老舍曾說過:“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
就是這么冷的天,這時的什剎海還是老樣子,湖面上凍的非常結實。
那些被雪覆蓋的湖面,像是鑲嵌在公園中的一顆顆明珠。湖面結冰后,孩子們在湖面上嬉戲,打雪仗,滑冰車,歡聲笑語傳遍了整個公園。
還有,裹著厚厚的“棉猴兒”在釣魚的老大爺們。
冬日里,還有一件讓人感到溫暖的事情,那就是熱氣騰騰的烤紅薯。
在寒風中,人們手里紛紛捧著一個熱乎乎的烤紅薯,那是一種無法言喻的幸福。
紅薯的香味彌漫在空氣中,讓人感受到了冬日里的溫暖和美好。
當然這么冷的天也沒有空調暖氣,人們取暖靠煤球爐子。
誰也忘不了頂著刺骨的寒風進家門的一瞬間,一踏進屋里,身上立馬就被蜂窩煤烤得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