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岸區,一盞盞路燈燦若星辰,一棟棟建筑穿上五顏六色的“新衣”,炫彩變幻的燈光,散發出璀璨迷人的光彩,形成一片片絢麗的景觀,這里的建筑可閱讀、街區可漫步、湖岸邊可休憩……光與影的交匯,線條、點與建筑的契合,夜色滿是溫柔。
西岸老區是劉家莊的中心商業區,夜晚尤為熱鬧。高層建筑外立面燈光映襯出城市的繁華,霓虹燈光和廣告牌在夜色中格外醒目。
這個區域是集購物、美食和娛樂于一體,是體驗城市夜生活的絕佳去處。
這里的一些文化街區在夜晚也別具風味。這里的燈光設計與建筑風格相結合,營造出溫馨而富有文化氣息的夜晚氛圍。
漫步在這些街區,你可以享受到傳統文化氛圍的同時,也們感受現代化城市的獨特魅力。
也不知從何時起,這里就開始出現充滿了地道的夜市文化。
燈光璀璨,古色古香的建筑在燈光的映襯下更顯得韻味十足,在劉家莊“蘇州街”的夜市上,不僅有各種地道的京城小吃,還有來自江南地區的特色美食,這些美食讓人在品嘗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江南水鄉的細膩與溫婉。
一些街頭的小吃攤位和夜市攤點燈火通明,攤主們忙碌地制作各種美食。
在這條著名的美食街上,匯集了各式各樣的餐飲店鋪,從地道的京城傳統美食到各地的特色小吃,是應有盡有,滿足了不同口味的食客需求。
每當夜晚降臨,各種美食的香氣彌漫在空氣中,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食客。
這里的街頭煙火氣息和熱鬧的人聲,就構成了一幅生動的城市畫面。
人流量最多的就是劉家莊的中心區域——人民廣場。
夜晚來臨,星星在天空中探著頭,喜形于色地望向人間。
聽得小廣場上隱約傳來鑼鼓和嗩吶聲,于是劉之野心里就像是長了草,沒有帶任何家人,他自己個兒就步出了院門。
劉之野一家居住的四合院,就在人民廣場的西北面,出了老宅向前轉過馬路,十來分鐘就到了人民廣場。
即使是冬天,這里人頭攢動,遛彎的、扭秧歌的、跳舞的、健步走的,小孩子夾在其中跑來竄去,一片熱熱鬧鬧的景象。
劉之野不扭秧歌,但喜歡站在旁邊看,更確切地說是看打鼓旁邊那個男人吹嗩吶。
這個男人四十多歲,高高的個子,勻稱的體形,粗糙的方臉。他端著嗩吶,手指在幾個音孔上穿梭流動,半仰頭鼓著腮,一邊陶醉地狠勁吹,一邊用右腳掌在地上有節奏地踏擊。
他不看旁邊敲鼓的人,也不看眼前扭秧歌的人,更不看四周圍觀的人,只是一股勁兒對著天空吹。
只見他不斷變換著曲子,一首接著一首:秧歌曲、軍樂曲、通俗歌曲,時而高亢時而低沉,時而小橋流水時而江河奔騰………
再看那些扭秧歌的男女,踩著鼓點和他的嗩吶伴奏,投入地扭著,個個臉上充滿歡樂的神情。
他的吹奏,舒暢地沁入到我的心脾,劉之野腦海里不斷浮現出劉家莊曾經的村子、房舍和周圍連綿起伏的大山、九曲回腸的永定河,以及廣闊無垠的田野、長勢喜人的莊稼……他聽得是如醉如癡。
劉之野猜測這個嗩吶手一定是劉家莊哪個文藝團體的,不然怎么吹得如此嫻熟、富有情感呢?
廣場上總共有3個秧歌群,大概就是因為其中一個群有這個男人的嗩吶助興,所以人最多,而且還不斷有新人加入進來。
這時代缺乏娛樂節目,而湊熱鬧就是人的天性。
即便是在這歲末年初,寒風凜冽的夜晚,也無法阻擋村民們攜家帶眷,紛紛踏出家門,享受這難得的出游時光。
其中不乏遠道而來的京城人士,以及其他地域的百姓,他們慕名而來,只為一睹劉家莊的風采。
劉家莊,這座被譽為國內獨一無二的“不夜城”,其獨特的魅力在夜色中更顯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