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景致,對于這個時代的人們而言,無疑是一場視覺盛宴,讓人大開眼界,沉醉其中,久久不愿離去。
夜色下的劉家莊,燈火輝煌,人聲鼎沸,每一處都散發著迷人的氣息,吸引著每一位到訪者的目光與心靈。
…………
“噼里啪啦……”“轟”“噼里啪啦……”“xiu……叭”
大天清早的,天不亮,劉之野就被此起彼伏的鞭炮聲,給吵醒了。
今天是過小年,天不亮,村里的人們便起床了,家家戶戶第一件事就是爭先恐后放“開門炮”,梆敲三更,響炮連天,這意味著開門大吉,也宣告新年開始。
全村一片爆竹聲,象征送舊迎新和接福,俗謂“接年”。
大家都用鞭炮迎接新春,看誰家的響聲大,響的時間長,看誰家的禮花品種多,各式各樣的鞭炮、禮花把夜空映的五彩繽紛。
劉之野心說:“嘿!看來劉家莊的人們是真的富足了。這才過個小年而已,都能整這么大的陣仗。”
既然醒了,他索性也就不睡了,本就在部隊養成早起的習慣。
劉之野來到了前院正屋,發現了母親鄧茹正忙著擺放貢品,這是要祭拜“灶王爺”的。
這供品里就有劉之野非常喜歡吃的零食—“糖瓜兒”。
俗話說,二十三,糖瓜粘,所以在小年這天,糖瓜兒是老京城人必吃的。
為什么在小年這天要吃糖瓜兒呢?這就跟不得不提到一個人物了——灶王爺。
京城人講究廿三這天要祭“灶王爺”,所以會買些用麥芽糖做的祭灶糖如糖瓜、關東糖供著。
據說每年小年這天,“灶王爺”都要升天到玉皇大帝那兒去稟報每個人這一年的功與過,所以為了請灶王爺多多美言,又為了不讓粘上灶王爺的嘴不讓他多說,所以京城人這天會用糖瓜兒關東糖供奉他。因此,京城也有這么一句歇后語:“灶王爺升天——好話多講”。
劉之野可不管“灶王”不“灶王”的,他直接在擺放好的貢品盤里,修車起幾個“糖瓜兒”就往嘴里塞了一個。
這玩意兒入口嘎嘣脆,但是特別沾牙,所以要不斷地咀嚼著吃。
鄧茹聞聲猛然轉身,只見劉之野正偷偷摸摸地啃食著供奉給灶王爺的貢品。
她怒火中燒,毫不留情地一巴掌拍在兒子結實的背上,厲聲喝道:“多大了還干這偷雞摸狗的事?家里好吃的還少了你?非得去動灶王爺的供品,真是欠揍!”
劉竟齋端著一個清洗好的香爐,走了進來,見狀也怒瞪了他一眼,“該……”
“嘿嘿!這不是有現成的嘛!我就順手牽羊了。”劉之野笑著繼續話題,“媽,今兒早上的伙食有啥好期待的不?”鄧茹語氣中帶著幾分不悅:“沒你份兒,哪兒涼快哪兒待著!”言罷,她連正眼都沒給兒子一個,徑直離去。
“嘿,我媽今兒怎么跟吃了火藥似的?”劉之野被懟得一頭霧水,自言自語道。
劉竟齋壓低聲音,透露道:“快過年了,你媽心里頭惦記著你弟弟呢,昨晚跟我念叨了大半夜……”
劉之野恍然大悟道:“我說呢,這老太太怎么脾氣這么大,原來是想她小兒子了。”
“老話說的真對,這皇帝愛長子,百姓愛幺兒……”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