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初一的餃子,拜年儀式便悄然拉開序幕。
劉之野,一如既往地領著家中的小輩們,穿梭于鄰里之間,逐戶拜年,沿襲著多年不變的習俗。
在這特殊的日子里,不論你身居何職,地位顯赫與否,一旦踏入家門,便化身為家族中謙遜的小輩,遵循傳統,逐一拜訪族中的長輩,以表敬意與祝福。家家戶戶,門扉輕啟,笑語盈盈,共話新春,一派溫馨和諧的景象。
劉家莊再怎么變化,年味兒還是那么十足,滲透在樸實的街坊鄰里間。
在村里過年,甭管是原來的劉家人,還是新遷來的張家、李家、王家,都沒有貧富貴賤之分,融洽的像一家,見面一聲聲親切地問候:“您,過年好啊!”
當然,在劉家莊的重頭戲就是,劉氏一族前來給老爺子拜年的情節。
這一波波,連綿不斷前來拜年的人群,直到日上中午才算結束。
大年初一的正午時分,劉家是上下一派繁忙。今日,是劉家一年一度的盛大團圓日,各房各支的掌舵人,無論事務多么繁忙,都會不約而同地聚首于此,共享一頓意義非凡的午餐。
這不僅是味蕾上的盛宴,更是老劉家世代相傳的溫馨習俗,旨在強化家族成員間那份割舍不斷的血脈聯系,讓親情在歡聲笑語中更加深厚綿長。
劉氏以及劉家莊未來一年或者多年的大事,都是在這個特殊的時刻給商議敲定出來的。
有人說,這里才是劉家莊人的“最高權利機構”,這么說也有幾分道理。
這里是一年一度的全族盛會,宗族成員匯聚一堂。平日里累積的矛盾與分歧,個人的不滿與需求,均在此刻得以坦誠相告。
無論是誰,有何不滿,有何訴求,皆能在此暢所欲言。眾多紛爭與難題,往往在此找到了和諧的解決之道,為宗族的和睦與發展鋪平了道路。
前文已述,現今的劉家莊已非往昔比。這個戶籍人口尚不足四萬,加上流動人口也不過十余萬的小城鎮,竟奇跡般地實現了近八億元的年度生產總值,其背后,宗族間的緊密團結與齊心協力功不可沒。
劉家莊,如今是經濟繁榮之地,萬元戶已成尋常景象,家家戶戶皆顯富足之態。
這里,變革之風席卷每個角落,工作穩定無憂,飲食豐足不愁,醫療養老有保障,子女教育有盼頭。
更兼民風淳樸,尊老愛幼成風尚,鄰里間和睦相處,道德之光熠熠生輝,教育之重深入人心。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老百姓只有過上富足的生活后,才會講文明、遵道德。
今日的午宴堪稱劉氏一族年度最為盛大的慶典,僅宴席便連綿鋪開,多達十余桌之多。
受邀赴宴者,無一不是劉家宗親與摯交好友,齊聚一堂,共襄盛舉。
掌勺的依舊是三叔公劉洪深,他攜同眾多弟子,而輔助的則是劉家一眾干練的女眷。
盡管食客眾多,但場面卻井然有序,沒有絲毫慌亂,一切都被安排得有條不紊。
正午時分一到,眾人便準時圍坐,共享盛宴。
坐席是必須遵守規矩的,年齡和輩分最大的長者要坐主位,然后再依次坐。
如果專門招待客人,客人可席于主人左右,另外還有主人專門請的陪席。
請客吃飯對座位的安排講究更多。安位,首先要確定主位。主位通常坐北朝南,不管方桌還是圓桌,正位都在正中。
但是很多場合,桌子并不好分辨是朝北還是朝東,怎么來確定主位呢?以門為標志,正對著門的是主位。
主位確定后,再按“尚右”即“右為上”的老禮兒,依次安排座位兒。為什么以右為上呢?
“尚右”的老規矩從商周時代就有了,即以右邊的位置為尊,室內以西為右,宴請尊貴的客人,要坐西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