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幾個月。
又是一年中秋時,中秋節在夏國人心目中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節日。
按照夏國人的傳統,在中秋佳節,可以望滿月之嫦娥舞,嘗月餅之餡兒甜,一家團聚,盡享天倫之樂。
俗語有云:“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一輪滿月仍寄托人們心中的思鄉之情,團圓之愿。
中秋節是夏國民間傳統節日。它還有很多名字,比如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
講到它的歷史,那可是由來已久的。從上古時代就有秋夕祭月,天象崇拜。
農耕社會時,人們覺得月亮的運行關系著農業生產和季節變化,于是用物品來祭祀月亮,以祈求豐收,和團圓幸福。
漢代的時候,中秋祭月開始普及,到了唐代便定型,《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逐漸發展出祭月、賞月、吃月餅、看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各地民俗,流傳至今。
明清的時候,節日氣氛就更加濃厚了。《帝京景物略》中也說
“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
今年的中秋佳節,劉家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團圓盛景。
新婦劉之若于今日回門,與剛從異國歸來的二哥劉之泰,以及剛從軍事學院榮耀畢業的大哥劉之野齊聚一堂。
更令人欣喜的是,家中即將迎來新生命,懷孕三月有余的賀紅梅,讓這份團圓更添了幾分溫馨與期待。
劉家上下,人數難得如此齊整,共賞明月,同慶佳節。
雖然是團圓了,但是今年劉家的節日氣氛顯得有些冷清。家里也只是做了傳統的月餅,一家人圍在一起吃了頓飯而已。
飯后,一家人在灑滿月光的院子里悠然圍坐,輕聲細語地交談著。劉之野的眉頭不經意間輕輕蹙起,目光溫和地轉向劉之泰,簡短而關切地問道:“之泰,你們學院近來可還安好?你有沒有什么難處?”
劉之泰聞言情緒有些低落,他一心想教書育人做做研究,不管別的是非,可是如今的大環境不允許啊,“哥,最近院里亂糟糟的,學生們都去……好多老師教授……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是好了。”
劉之野聽聞后,輕拍了下老弟的肩頭,語氣堅定地說:“工作不順心,那就果斷點,辭了吧。回家來,劉家莊的中醫藥研究所正渴求你這樣的新鮮血液。”
“外面的世界紛擾我們管不著,但在劉家莊,一切都照舊。這里,將是你潛心研究、遠離塵囂的理想之地,一個能讓你安心深耕中醫藥領域的寧靜港灣。”
劉之泰一聽此言,臉上頓時綻放出喜悅的光芒。
他心中早已歸心似箭,只是礙于兄長劉之野的威嚴與厚望,遲遲不敢表露。
他深知,大哥對他寄予了多么厚重的期望,這份壓力讓他猶豫不決。
但此刻,內心的渴望終于戰勝了顧慮,他準備立即辭職回劉家莊來安心做研究。
現今,劉家莊的中醫藥研究所已煥然一新,匯聚了眾多國內中醫藥界的翹楚。
隨著時代的浪潮推進,那些曾對去留猶豫不決的杏林高手,也紛紛攜家帶口,投奔至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
一時間,劉家莊仿佛成了中醫藥人才的沃土,人才濟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為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與輝煌。
不管外面怎么樣,劉家莊這里尚算平靜,有的也只是形勢上的一些,外甥打燈籠—照舊。
作為大哥又是家里公認的一家之主,劉之野開始安排一家老少的未來。
“紅梅,鑒于你現已身懷六甲,賀叔那邊事務繁忙,難以對你照料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