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過去的傳統,老京城人婚俗的第一步便是提親。
男方會委托媒人或本家到女方家來求親。
如果男女雙方家庭不熟悉,提親后雙方都要打聽打聽,相看相看。
如果雙方品貌家世相當,就互換“八字帖兒”,找命相先生給看看“八字兒”是否相合。這就是所謂的“合婚”。
過去,老京城流傳著一首合婚的歌訣:“羊鼠一旦休,兔龍淚交流,金雞怕玉犬,白馬怕青牛,蛇虎如刀錯,豬猴不到頭。”這些曾經被看作金科玉律的歌訣,今天看來不值一哂。然而當年它卻能決定一對新人能否結緣。
黎家人之前來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提親,這省略很多傳統步驟。
再說他們家也不迷信這個,不過為了尊重劉家人,還是按照京城人的習俗就走了這么個過場。
經過劉黎兩家協商,劉之若與黎勝利的婚期就定在了6月6日,也就是陰歷的五月初一。
這一天,可是一個黃道吉日,宜嫁娶、訂盟、納采、祭祀、祈福、入殮、破土、安葬。
黎家人還好對什么日子,也沒什么講究,只不過是越快越好。
他們一家人都是公身,敏感度比較高,發現近來風聲有些不對,就想讓黎勝利早些完婚,好讓黎勝利盡量避開一些是非。
反觀劉家,作為京城老坐地戶,深受傳統習俗熏陶,對婚禮籌備尤為上心。
待黎家人離去,劉竟齋私下對劉之野略有微詞:“你就這么一個寶貝妹妹,怎可如此草率地將她嫁出去?距大婚之日不足一月,是否過于倉促了些?”
劉之野心中暗自苦笑,他實不愿如此草率地將唯一的妹妹嫁出去,但時局所迫,他別無選擇。
面對父親的詢問,他只能強顏歡笑,解釋道:“小妹與勝利的婚事,其實并不倉促,二人已相知相守六年有余。若再拖延,恐黎家心生不滿,屆時小妹夾在中間,豈不更為難?早些成婚,對雙方皆是好事,也能讓父親您少操一份心。”
“況且,我聽小妹說,她們所不久后就有一項重大的科研任務。您想,這一搞起科研來,時間就說不準了,萬一把小妹的婚事給耽誤了怎么辦?”
“我思來想去,其實咱們兩家的時間都并不寬裕,那何不早些讓她倆成婚呢?”
劉竟齋聞言,沉吟片刻,輕嘆道:“確是如此,你小妹已二十三芳華,黎勝利也二十六了,時光不等人,婚事確不宜再拖。”
“成!家里如今是你當家,自然你說了算。但我有個心愿,你小妹是咱家的掌上明珠,她的嫁妝定要風光體面,不能讓人小瞧了去。”
劉之野聞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語氣堅定:“您老放寬心,此事我自有分寸。定會讓小妹在夫家揚眉吐氣,挺直腰板做人,不讓任何人輕視了咱們劉家。”
他其實早就給小妹準備好了陪嫁物件,一是在市政府附近準備了一套精致的四合院。
二是像過去大戶人家嫁女兒一樣,還準備了:有一對料器盆景、一座帽鏡、一對燭臺、一個內插毛撣子的撣瓶、一對花瓶、一對茶葉罐等生活用品。
以及“子孫箱”、八仙桌、梳妝臺之類的家具擺設。
衣著類極豐,自鞋襪至內衣襯褲,旗袍、坎肩、馬褂、西服、列寧裝等成品衣服,單、夾、皮、棉、紗齊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