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之野朝他們微微頷首,語氣誠懇,“我不敢保證一定能辦成,我只能說盡力。
另外,即使是他們參軍成功了,也不一定能回京城來當兵,或分配至偏遠軍區,正值全國備戰之際…………風險自是不小。兩位需深思熟慮。”
“這……”閆埠貴與劉海中聞言,面露遲疑之色,深知劉之野所言非虛,皆是現實之虞。
閆埠貴心中暗自盤算,若真遇戰事,或許將孩子們留在鄉下做知青更穩妥,雖艱辛卻安穩,未嘗不是良策。
然而,劉海中仍心有不甘,他質疑道:“老易家的易援朝,不是能加入你的麾下,成為你的士兵嗎?”
劉之野聞言,眉頭不禁微微一皺,礙于閆埠貴在場,他強忍不悅,以平和的語調解釋道:“易援朝能來我們師當兵,實則是多重因素使然。
首要的是,今年恰逢我們師去s北等地征兵,明年則輪到其他地區。
再者,我恰好在當地武裝部有舊日戰友,正是借助戰友幫忙,才為易援朝爭取到了一個寶貴的名額。”
劉之野言下之意,就是幫他們兩家的孩子運作當兵可以。
但是,他不敢保證閆解曠、劉光天幾個能分配去那里當兵,很有可能會比上山下鄉更苦,也更加的危險。
就這,能去參軍入伍也是不容易的。
這兩年,全國的參軍熱空前高漲。作為一名去農村插隊的應征青年,要想實現參軍的夢想,已并非易事。
邁過這個門坎,要過好三關,這時的服役年齡是18一22歲,在此年齡段的被稱為適齡青年,都可報名參軍。
但要報上名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因為這個年齡段正是建國初期出生的多孩時期,報名名額有限,適齡的多而應征的少。
以劉家莊地區為例,全地區將近四萬本地人,今年才走了一百來個兵,而適齡青年起碼有兩千多人,二十挑一,難。
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在各個方面都有明顯優勢,才能報得上名,可以說是優中選優。
報上名后,便可參加體檢了,這叫“驗兵”。
參加人數大概是應征數的兩倍以上,都是看上去比較健壯的小伙子。
因為這是個硬指標,如哪個村選不好,到時驗不上,名額就會被別的村占去,自己就會顯得很難堪。
參加體檢要過兩次測試,一是目測,人員全部在公社大院里集合排隊,走隊列、跑步,如果在身高、姿勢等不對的,便會被當場拽出來。
二是實測,在當地衛生院,按照要求科目逐項檢查,沒有問題了,還要到上級醫院再透視一次。
最后經過兩次測試,都沒有問題的,可以說是強中之強了。
再就是政審了,以家庭出身、社會關系和現實表現為主,由公社專門組織人員,進行內查外調,搞清楚了符合條件了,才能過關。
政審內容,直系關系要上查三代(本人、父母親、祖父母親);旁系要查三親(姑、舅、姨)。
這些調查結果,都統一填表留檔,作為依據。最后能定上的,可以說是純之又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