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當被、地當床,歲月留痕在雪山草地之間。”
守衛邊疆山區的部隊,這時候,條件十分艱苦,很多區域不通公路只能騎馬,野外只能住帳篷。
劉之野言簡意賅地向他們闡明,投身軍旅絕非尋求安逸之所,那里是錘煉意志的熔爐,生活之艱超乎想象。
倘若劉光天一行人僅是因逃避“上山下鄉”的艱辛,而將目光投向部隊,那無疑是南轅北轍,大錯特錯。
部隊,是勇者的試煉場,而非逃避現實的避風港。
就是易援朝在部隊里吃的苦,也不是劉光天這些人所能想象的。
易援朝能吃苦,是因為他從小的苦難經歷有關。這要是換成劉光天、閆解曠等人去當兵那可就不一定了。
不是劉之野小瞧劉光天、閆解曠,就這倆小子連農村的苦都吃不了,還想去部隊鍛煉?
這年月里部隊的條件還很艱苦,吃住條件都比較差。
這些都不算什么,最苦的是訓練。
因為他們警衛二師是全國有名的部隊,訓練標準比一般連隊高出很多。
在警衛二師,平時常常一天要跑三趟5公里越野;在冰天雪地里練射擊瞄準一趴就是兩小時。
起來后人站不穩,雙腿像冰棒似的不聽使喚;練戰術低姿匍匐時,雙肘磨得血肉模糊,血痂把衣服牢牢粘住,脫不下來。
練單雙杠,雙手全是老繭,血口子一道連一道;冬季野營拉練,最多一天負重行軍120里,面部凍得麻木,鼻子凍出大血泡……這些苦嗎?
當然苦!
“上山下鄉”你可以受不了苦可以當逃兵,在部隊里受不了苦當了逃兵,你試試。
劉海中聞言,神色微變,顯露出幾分猶豫,“這……也罷,我們還是回去與孩子再行商議。此事,真是麻煩您了…………”言罷,他輕輕嘆了口氣,似乎內心正經歷著一番掙扎與權衡。
就這樣,劉海中與閆埠貴選擇打了退堂鼓。
知子莫若父,閆解曠還好,雖然他吃不了苦,但是人家學習好,只不過是生不逢時,否則又將是一個大學生的好苗子。
但是劉光天是個什么玩意兒,劉海中他自己太清楚不過了。
這小子懶惰成性,狡猾多端,行事圓滑。
一旦有利可圖,他必定爭先恐后;反之,則避之唯恐不及,十足一副見利忘義之徒的模樣。
劉海中還真怕,萬一這小子屆時又吃不了苦而當了逃兵……
————
時間很快就到了69年的農歷歲尾。
有一天,警衛二師突然接到上級下達冬季野營拉練得任務命令:要求,一個月,一千里,所謂千里野營拉練,口號是:苦練鐵腳板,踩死dx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