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國內便迎來了一樁轟動全球的壯舉。
劉之野統帥全師將士,屏息以待,聚焦于人民廣播電臺即將播報的重大喜訊。
四月二十四日,夏國自主研發的“東方紅一號”人造藍星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騰空而起,成功遨游天際。
這一歷史性的時刻,標志著夏國航天事業的嶄新篇章。
衛星升空的瞬間,警衛二師萬余將士熱血沸騰,他們深知“兩彈一星”對于國家崛起的非凡意義,這不僅是科技的飛躍,更是大國地位的堅實象征。
現場,歡呼聲、掌聲交織在一起,響徹云霄,共同見證著這一榮耀時刻。
這顆人造衛星,是由夏國自行研發地“長征一號”運載火箭,一次性發射成功的。
衛星運行軌道距地球最近點439公里,最遠點2384公里,軌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夾角68.5度,繞藍星一周114分鐘。
這顆衛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頻率,播送《東方紅》樂曲。
從此,它實現了xxx提出的“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號召。
“東方紅一號”是夏國的科學之星,是夏國工人階級、解放軍、知識分子共同為祖國做出的杰出貢獻。
這一天,全夏國人們或趴在窗前、或等在曠野,在凝望頭頂夜空。
這一天,一曲《東方紅》響徹寰宇,夏國人就從此進入了太空時代。
路漫漫其修遠兮,夏國向太空探索的,每一個腳步,都邁得堅定而扎實。
后來,“東方紅一號”衛星總體設計負責人孫總工,在采訪中表示:那個激動的心情確實沒辦法說,你可以想象,以當前夏國的條件能把第一顆衛星,把它弄到天上去確實不容易,因為每一顆個螺絲釘都是夏國人自己搞的,真是感覺到揚眉吐氣。
“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的升空,使夏國成為繼蘇盟、m國、f國、小日子之后,第五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拉開了夏國人進軍太空的序幕,極大提高了夏國的國際威望和地位。
夏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成功研制和發射,是科技強國的一個光輝典范,其鑄就的“兩彈一星”精神,是華夏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彌足珍貴,必須永遠銘記和傳承下去。
夏國科技在不斷進步,經濟建設也在不斷地進行調整。
今年,2月15日-3月21日國務院召開全國計劃工作會議,擬定了1970年國民經濟計劃,并著手研究第四個五年計劃綱要。
這次會議提出了“以階級……為綱、狠抓戰備,促進國民經濟的新飛躍”的口號,要求“集中力量建設大三線戰略后方”。
會議規定:1970年比1969年工業總產值增長17%;基本建設投資增長46%。這些投資主要用于軍工和為軍工配套的項目上。
這一年,全軍大練兵活動已如火如荼地步入高潮階段。
截至目前,夏國軍隊體系龐大,陸軍有三十六個軍,數百萬將士遍布夏國疆土,其中尤以北方防線兵力最為雄厚,猶如銅墻鐵壁。
回溯至七十年代初的陸軍架構,每支大軍均轄三步兵師,輔以炮兵、裝甲勁旅等多元化兵種,整體兵力穩固在三萬精銳之上。
若論及戰力拔萃的王牌勁旅,其麾下將士更是突破四萬之眾,戰力非凡。
京城衛戍區,這支被譽為軍中翹楚的部隊,其單個師之戰斗力,足以媲美乃至超越尋常步兵軍,彰顯出非凡的軍事素養與戰斗力。
而警衛二師,更是王牌中的璀璨明珠,其軍事訓練始終走在前列。
今冬,他們再度率先拉開大練兵序幕,以更加昂揚的斗志,錘煉著每一名戰士的鐵血意志與實戰技能。
警衛二師炮兵團就在燕山山區范圍練兵,他們全副武裝七八十公里山路下來,大伙已經累得像狗一樣趴下了。
連長宋世發一邊讓李勝利趕緊給指揮部寫報告,報告連隊的行軍、宿營情況;一邊命令各排、班,按指定區域以班為單位領取稻草鋪設床位,安排住宿。
同時強調進入民房時,要注意遵守群眾紀律,不得損壞和挪用老百姓的一草一木。
宋世發讓副連長李勝利關照炊事班抓緊時間燒水,讓大家好好泡個腳。晚上菜里多放點肉,以保證戰士們能吃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