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楊曉彤們聞言笑成一團,笑聲能震破窯洞。
一個大嬸拿來了紅水,她們蘸上一點紅水,輕輕點在花饃上,真喜慶。
俗話說:“肥正月,瘦二月,半死不活三四月。”
本來就貧窮的s北人民,去年又逢上干旱,這生活更加艱難。
新來的知青就是在這樣的光景下,度過了插隊后的又一個春節。
這里的日子雖然苦,棒梗卻有些樂不思蜀。在這里他是知青隊長,還有了自己的愛人,即使回家也不一定比這里過的好。
小姨秦京茹的來信棒梗收到了,他奶奶想讓他回去接班紅星廠的工作。
棒梗卻有些猶豫,看著笑魘如花跟女知青們玩鬧得楊曉彤,他就心有不舍。
等花饃熟了,打開鍋蓋,就見白白的饃上頂著小紅點,像年畫上的娃娃一樣好看。
花饃收了滿滿一大笸籮,夠她們這些知青們吃半個月的。
看著雪白雪白的饃饃,楊曉彤不由暗暗感嘆祖祖輩輩生存在黃土高原上的人們的智慧。
由于當地的氣候、土壤的原因,小麥收成很低,品質不太好,磨出的面不白,婆姨們為了增加過年的氣氛,想出了把白玉米磨細摻進白面里的辦法。
這樣做,既提升了白面的亮度,口感也非常好,營養搭配更完美。
做完饃饃,準備磨豆腐。
棒梗幾個男知青們從老鄉家借來小磨,豆子已泡好。
磨豆腐也算個技術工種,在s北農村,全是男人們做這個活計。
幾個新來的女孩子覺得好玩,就想自己磨。
聽說她們要磨豆腐,村里幾個上了年紀的大叔全都搖頭,女娃怎會干這個?
楊曉彤不信,難道女人真干不了這個?于是就擺好磨拉開了架勢。
她在右手扶著磨把轉動著磨盤的同時,左手拿著鐵勺從豆子盆里舀一勺豆子灌進磨眼。
就這樣,楊曉彤推幾圈磨,舀一勺豆灌進磨眼,兩手干不一樣的工作,不能停住,要互相配合。
她剛開始有些生澀,幾分鐘之后就游刃有余了。望著從磨道里流出的青綠色的豆漿,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
“這小女子真能!”幾個大叔一邊夸楊曉彤一邊教她點鹵水,又幫她過濾豆渣、壓豆腐。
豆腐終于成形了。蒸好饃、磨好豆腐,就到年根了。
…………
三十的餃子用什么做餡?沒有肉怎么辦?望著案板上隊部送來的油饃饃,秦淮茹有了主意。
她洗了幾根白蘿卜,用開水焯后將其剁成蘿卜泥,又把油饃饃切碎,再切了一些豆腐。
不一會兒,一盆素餡就做成了。三十晚上的餃子,同隊的“戰友”和秦淮茹都覺得真香。
餃子包得多,剩下了,于是就叫來串門的其他隊的隊友一起嘗嘗。
她們奇怪地問:“沒放肉的餃子咋這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