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一套《數理化自學叢書》的復習資料剛面世,就立即引起全家連夜出動排隊搶購,印刷廠日夜趕印,但仍供不應求。
有的人拿著小板凳,因為人實在是太多了,大家都是半夜里來排隊的。
前幾年,夏國一個省大學招生計劃不足2萬人。
由于這期間中斷了十多年,今年報考的人很多,大約有五六百萬人參加。
真真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這是一種空前絕后的場景,有意思的是,不少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師生、夫妻攜手同進一個考場。
……
去年,夏國已經不再硬性要求知青下鄉。
所以,身為軍人的鄭朝陽便安排好馬上要高中畢業的兒子鄭海生秋天去當兵。
當兵,可是屬于相當不錯的職業。
但是到了6月份畢業季,鄭海生還是堅定選擇了插隊落戶當知青。
鄭海生說要獨立走路,自立苦煉。
可能受母親白玲的影響較大,她要求鄭海生8歲以后凡是自己能做之事都要獨立去做,所以他從小就學會了縫補衣裳。
離校下鄉的場面歷歷在目,鄭海生他們兩男三女同學胸帶紅花坐在馬車上,師生們敲鑼打鼓,夾道歡送,好熱鬧好激動啊!
但是鄭朝陽跟白玲都沒到場,也沒有給鄭海生準備被褥,他們可能對他是失望的。
下了鄉后才知道,這農村里的生活實在太艱苦了。
青年點就是制瓦房西側一間屋,一個大土炕,中間木隔斷,外邊住兩男生,里邊住三女生,土炕還要自己燒。
如何吃飯是首要解決的問題,最后商定由女同學孫雯做飯,工分大家均攤。
青年點旁邊是公用廁所,熱氣騰騰的饅頭一上桌,蒼蠅落一層。倭制炮彈殼做的鐘就掛在青年點旁,特別響,隊長一敲,心都要跳出來!
夏天鏟地忙季,鄭海生他們早上兩點半起床,三點半必須出村到地,否則扣工分。
孫雯頭一天夜里11點半起床做飯,第二天早上兩點把面食和咸菜用報紙打包好,每人一份放在桌上,她就去睡覺了。
孫雯做的飯菜十分可口,特別是饅頭,好吃得不行。
夏天,蚊子多,咬的鄭海生一晚上沒睡好夾著紙包,扛著鋤頭,幾乎是邊走邊睡。
干著活,突然變了天。
大雨澆個透,冰雹手捂頭,因為路遠曠野,只能忍受。北方農村蚊子特多,抽煙惡習就是這么學會的。
有一次拉小麥,由于女生無力絞緊繩索,只好幫忙,當鄭海生幫助第二個同學時,突然感到天黑一片,隨之倒下,被緊急送到了大隊衛生所,第一次知道這是中暑了。
到了寒冬,零下30多度,“煙炮”刮得睜不開眼,但也要到野外刨糞積肥。
春種、夏除、秋割、冬送,劉海生樣樣都干過,留下傷疤刀痕無數,下鄉使他養成了不畏艱難的性格。
自打下鄉,他從未向父母要過錢,年終工分分紅還結余一百多元錢,在這年月也算不少。
鄭海生是高中入的黨,又是青年點隊長,屬于“根紅苗正”,不久被選調到縣“基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