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月初,《人人日報》第一版發布了恢復高考的消息,閆解曠懸著的心終于要落地了。
其實這之前更早的時候,就有大學招錄制度要改革的消息陸續傳到了閆解曠的耳朵里。
起初,他還對這個消息都將信將疑,因為高考已經停止十多年,得知這一消息后,有些懷疑是真考還是假考。
閆解曠最初也沒有把此事當真,因而并沒有認真備考。
但過了不到一個月,閆解曠在學校里當領導的父親就給他寄來了一封信。
閆埠貴在信里叮囑閆解曠說,在學校的時候他就是班里的學習尖子,有基礎,有希望,不管消息是真是假,一定要參加這次高考,哪怕權當一試,也是難得的機遇。
閆解曠就回信說出了心中的顧慮,自己已經很多年沒有摸教材,手頭也沒有數學、物理、化學等課本,不知道該復習什么,怎么復習。
父親閆埠貴很快回信,并隨信給閆解曠寄來幾本……前的中學教材,再次鼓勵他努力復習。
上大學不僅是閆解曠的夢想,也是他父親閆埠貴心中的遺憾。
相比在軍隊里繼續發展,閆解曠覺得自己可能不是那塊料,他更想去上大學。
懷揣著一份忐忑與期待,閆解曠鼓起勇氣,將自己的想法向連長和盤托出。
他的連長聽后,非但沒有絲毫的不悅,反而認為這是一個極好的選擇,當即表示會全力支持,并迅速著手向上級提交申請報告。
消息傳至營領導耳中,他們非但沒有反對,反而對閆解曠的決定給予了高度的肯定與贊賞。
在領導看來,自己的隊伍中能有人憑借自身努力考入大學,無疑是一件值得驕傲與自豪的事情。
為此,營領導特意為閆解曠大開綠燈,允許他只需參與一些必要的軍事訓練,其余時間則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備考之中。
不僅如此,他們還專門為他安排了一間單人宿舍,以便他能擁有一個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全心全意地備戰即將到來的考試。
臨近考試了,閆解曠就向連里請了假,在宿舍里認真備考。
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近半個月不出門,為了節省時間吃飯都是宿舍里吃。
醒了就看書,看累了就睡覺,就這樣復習了半個月,迎來了考試的日子。
等閆解曠來到進考場之后,發現考場里面空座位不少,看來不少人最后還是放棄了。
…………
十二月10日這天,鄭海生被安排在京城密云山區的某所中學里參加了高考。
第一天上午考政治,下午文科生考史地;第二天上午考數學,下午考語文。
中午沒有地方休息,大家就蹲在墻根下,啃著涼饅頭,享受著寒冬的陽光。
鄭海生這樣的知青考生在“上山下鄉”時,都要出工下地,回來就啃窩頭,哪能享受這樣的閑暇!
下鄉前,看了很多描寫農村生活的小說,挺向往。
真正當了農民才知道,那是作家筆下的虛構。
最后一門是語文,打開作文試卷,那題目確實讓他百感交集。
《我在這戰斗的一年里》就是京城地區語文考試的作文題目。
試卷展開,鄭海生一下子就興奮起來,感覺那題目好像專為他準備的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