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來的“千山下鄉”往事就像電影一樣,一幕一幕地浮現在眼前:他代表全體下鄉知青在動員會上的宣誓,下鄉頭一天的不眠之夜,第一天干活的情形,“龍口奪糧”的日日夜夜,還有復習高考的點點滴滴、分分秒秒。
一年來的希望、一年來的苦惱、一年來的歡樂,瞬間都涌向筆端……
過去一年的經歷,對鄭海生來講是戰斗的一年,是他真正了解社會的開始。
走出考場,已是夕陽西下,天還是那樣寒冷,但考試們的心熱乎乎的,忘記了時間,忘記了饑餓。
回去的路上,見山說山,見水說水,看到什么就說什么。
十幾里的山路,似乎凝聚著過去一年的風景,不知不覺地就走完了。
“有客放船芳草渡,何人吹笛夕陽樓。”
……
自從下定決心參加高考以后,楊小彤天天都復習到深夜,有時雞都叫了她還在油燈下看書復習。
兩個月的時間里,楊小彤把初中課本和高中課本都翻了一遍,還重點復習了理科,因為理科是她的弱項。
高考開始的頭一天一大早,棒梗趕著隊里的毛驢車把老婆楊曉彤和知青李衛軍、唐金玲送到了公社汽車站。
然后,她三一起乘坐客車來到縣城,住在了縣一中附近的一家小旅館里。
那一夜,楊小彤三人幾乎是一夜未睡,一起討論復習中遇到的難題,她們還猜測考試的內容。
第二天天準備進考場的時候,李衛軍突然問唐金玲:“張朝陽,四大發明都是啥?”“指南針、造紙、火藥……”
到了考場門口,楊曉彤突然對唐金玲說:“還有活字印刷!”結果,高考試卷中還真有這道題。考試結束后,好多人垂頭喪氣地離開了考場。
唐金玲和李衛軍都沒考好,好幾道題都不會,不過也比其他人強,有的人竟然連四大發明也不知道。
回到公社,棒梗跟生產隊長來接她們。
隊長急忙問道:“小彤你們考得行不行?”
唐金玲哭喪著臉搖著頭說:“隊長,我白耽誤了兩個月的功夫,肯定考不上,不過小彤肯給定沒問題……”
生產對長安慰他說:“不怕!今年考不上,咱明年再考!”
棒梗拉著楊小彤的手,急忙走到一邊問道:“小彤你快說說,你考得怎么樣?”
楊小彤有些竊喜地點點頭,“考題,我都答出來了,就是不知道結果如何……”
棒梗看到這一幕,心中五味雜陳,既有著難以掩飾的喜悅,又夾雜著絲絲忐忑與不安。他害怕,楊小彤一旦成為大學生,就如同插上了翅膀,或許會從此一飛沖天,離他而去。
在這個年代,大學生是什么身份?那可是預備干部的象征,一旦畢業,便能直接成為干部。
棒梗心里清楚,即便他能順利回去接班,頂天了也就是個普通工人。而楊小彤的未來,顯然要比他光明得多。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倆的身份地位差距只會越來越大。更何況,楊小彤本就比他年輕許多,這萬一哪天她真的飛黃騰達了……棒梗不敢再往下想。
楊小彤不知道棒梗心里的想法,倆人邊走她邊憧憬著未來,“棒梗,你要回去接班的事,你家里怎么說?”
“要不然,咱們年底回去一趟吧,抓緊時間把你的工作給安排好,咱們好一起回城……”
————
距離高考時日不多,劉淑賢就和其他的參加高的二年級同學迅速組成了臨時復習小組,將語文、數學、政治、歷史、地理等學科分門別類,每人負責兩門歸納知識點,然后三人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