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2月22日,京城大學開學。
劉淑賢揮手告別了開車送來她的父親劉之野,站在北大南門外,望著校門上“京城大學”4個字愣了愣神兒。
劉淑賢特想掐一下自己,感覺自己前一天還在玩呢,怎么第二天就成大學生了,還是京大!
她爽朗地笑了起來,邁步走向“迊新站”。
紅底橫幅上印著“迊新站”三個宋體字,那是橫幅下合影的新生們再熟悉不過的字型。
入校后,新生們很快探索起這座園子來,用腳步丈量她的邊界。
南門是主校門;東門外是一片居民區,平房胡同錯綜復雜,沒有大道通衢;西門遠離宿舍區和教學樓,學生很少進出。
劉淑賢她們77屆新生的宿舍住在20樓510,她睡上鋪。
她的下鋪,住著一位非凡的人物——這屆的京城文科狀元柳學紅。
柳學紅同樣來自京城,比劉淑賢年長三歲,舉手投足間都透露著一種從容與自信。
初見之時,兩人都不約而同地覺得對方有些面熟。
劉淑賢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便開口問道:“柳同學,咱倆之前是不是在哪里見過?”
柳學紅聞言,嘴角勾起一抹溫柔的笑容,她輕輕地點了點頭,回應道:“嗯吶!我也是這么覺得呢。讓我想想,對了,咱倆應該是在同一個考場,共同參加過高考吧?”
聽她這一番話,劉淑賢恍然大悟,不禁感嘆道:“哎呀!這可真是奇妙的緣分啊!沒想到咱倆不僅在同一個考場,還共同考取了同一所大學,更巧的是被分配到了同一間宿舍,這事兒說起來都讓人難以置信……”
柳學紅同樣滿心歡喜,她終于踏入了夢寐以求的大學校園,而且還在這里遇到了一位如此投緣的朋友,這讓她覺得仿佛是命運巧妙的安排。
兩人一番交談后,得知彼此都出身于軍人家庭,背景相似,更添了幾分親近感。
更巧的是,劉淑賢還得知柳學紅與自己一樣,都是中文系77屆的新生,這讓她們之間的共同話題又多了幾分。
劉淑賢因為歲數小這會兒還沒入黨——后來,柳學紅就做了她的入黨介紹人。
劉淑賢又問柳學紅,“開學典禮那天,我怎么沒見過你?”
“那是因為我來晚了……”柳學紅有些臉紅地道。
原來,柳學紅一開始就錯過了開學典禮。
春節過后,她就被接二連三的喜訊團團包圍。
2月19日,有位同學告訴柳學紅,說她的高考作文被《人人日報》全文登載,消息還上了電臺的“新聞和報紙摘要”。
柳學紅將信將疑。
回家吃完晚飯,她父親從身后遞來一份報紙:“你看看,是不是你寫的?”
柳學紅忙伸手接過,見左面半版題為“我在這戰斗的一年里”,署名“京城市my縣知青考生劉學紅”;
正文的第一段是:“一年一度秋風勁。”
柳學紅努力克制著激動的情緒:“是我寫的。”
很快,一句“政委的女兒考上大學了”就在部隊大院里瘋傳開來,讓柳學紅倍感壓力,連連解釋“還沒發榜呢”。
接連不斷的祝賀道喜讓柳學紅空前焦慮。
幾天后,她見城里的同學紛紛拿到了通知書,才知錄取結果已然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