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高考是他們永生難忘的經歷、命運的轉折點。
她們哪里會想到,幾十年后她們的這屆同學中將會走出zy委員、國家銀行行長、大學校長,以及諸多學界、政界、商界的領軍人物。
京大中文系有兩大專業最為出名,一是文學專業,二是新聞專業。
柳學紅笑言就讀文學、新聞兩個專業的學生在校園里是出盡了風頭。
文學專業都是作家、詩人,飛揚跋扈,走出來臉都朝天看。
新聞專業每個人都整得像世界各大通訊社的大記者似的氣場十足!
劉淑賢打小便是個閑不住的性子,她身手敏捷且膽量過人,心中懷揣著一個宏大的夢想——待到成年之后,便要去環游世界,領略各地的風土人情。
于是,對于專業的選擇,她毫不猶豫地傾向于新聞專業,因為這個領域最能滿足她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劉淑賢等到了新聞系,才發現自己所在的班級絕大多數的同學都是京城人,大家很快熟絡起來。
也是,這年月能報考新聞系的可都是干部子弟,一般人家孩子的那了解這個專業,首先外語就過不了關。
但是也有例外,比如劉淑賢的同學楊英明。
說起楊英明進京大,他的經歷里就曲折多了。
因為當兵時做過文書和宣傳干事,他報了京大中文系新聞專業。
第一批錄取結束后,楊英明沒收到通知。
楊英明以為人生就這樣了,這時婚他也結了,孩子都有了,沒考上就沒考上吧,那就繼續過日子吧。
過了些日子,忽然又來消息,說京大中文系新聞專業要擴招。
本來已經平靜的生活又激蕩起來,有一天,居然真的收到了錄取通知書,于是忙著安頓老婆孩子,辦理離職手續。
進校之后,他才知曉整個事情的原委。
中y各新聞單位10年少有新人,首批招生結束后,他們強烈要求學校擴招。
到了學校才知道,主管當年新聞專業招生工作秦老師接到張副校長的電話,要求再擴招40人,本來落榜的楊英明又幸運的被錄取了。
張副校長思想很開明,特別強調不要……,不要因為某些學生家長的一些所謂的……,影響正常招生。
跟楊英明同樣經歷的還有,已經28歲的女考生李紅,她的孩子已經5歲了,雖然分數過線,但是第一批并沒有被錄取。
得知秦老師在崇文門一家小旅館查看檔案,進行第二批錄取,她從所在單位騎車找到秦老師,她就說,“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機會了,請老師給我這個機會。”
秦老師覺得,一個女同志,28歲的年齡,又有孩子了,這一年不錄取她,下一年她參加考試的難度會更大。
就這樣,李紅成為京大77級新聞專業的老大姐。
新聞專業年齡最長的葉軍比劉淑賢大了14歲,考試時31歲,轉年入校已經32歲了。
劉淑賢他們都特尊敬他,叫他老葉。
大學生活就這樣開始了。
剛進校那會兒,教材還沒來得及更新,……之前的東西、……期間工農兵學員的東西,交織在一塊兒。
教學內容雖未正本清源,京大課堂的自由之風已經恢復。
包括楊英明在內的年齡較大的學生,老師竟然還允許他們端著茶缸子上課,“坐在后面,上課還可以抽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