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很快黑了下來,刑偵人員冒著冬至后刺骨的寒風,利用汽燈照明,在現場一寸寸地仔細搜尋,試圖找到有價值的線索。
一群人忙活到深夜,終于有位派出所的同志發現了一團被水浸泡過的紙團。
李愛國精神一震,心想:“終于發現點了有用的東西。”
將這團紙小心翼翼地帶回技術科后。
經過技術科的同志,細心地烘干、平整、復原,終于能夠大致看清楚紙團的“真面目”。
這是一張從黑省牡江派往京城的電報底稿,可以明顯看到發報人的名字叫曲麗珍。
有了這條線索,李愛國等刑偵人員決定立即展開下一步行動。
因為死者的死亡時間極有可能是1月10日,故這一案件被命名為“110案件”。
“110案件”由葛叔平親自督辦,力求在新年前破案,將犯罪分子刑之以法,還死者一個公道。
專案組成立后,李愛國根據底稿上的姓名和地址,帶著兩名刑偵人員專程前往黑省牡江市興凱湖農場。
通過對農場工作人員的問話,并且出示了死者的照片,證實了死者就是曲麗珍。
還有,農場管理員告訴李愛國等人,曲麗珍并不是他們當地人,她是滬海支邊的知識青年,工作勤懇,作風正派,人緣和口碑都很好。
1月3日,曲麗珍請假回滬海,說是回去結婚。
1月9日,農場安排了一輛拖拉機送曲麗珍去車站。
曲麗珍出發的時候,隨身帶了兩個帆布旅行包,一個軍用背包,以及一桶豆油。
李愛國根據農場管理員提供的線索,認為曲麗珍購買的車票需要在京城站轉車。
在這段期間曲麗珍遭遇到歹徒的綁架,在遭到暴力性侵后,被歹徒殘忍地殺害。
………
很快案情又有了新的進展。
命案發生后的第二天,有個十幾歲的高中學生拿著一個旅行包來報案,他自稱是在河邊撿到的。
專案組想起了李愛國等人在電話里通報的信息,曲麗珍正是隨身帶著兩個帆布旅行包從黑河出發的。
這可能就是死者曲麗珍的旅行包。
但是這個包進了水,里里外外全都濕透了,沒有發現什么有用的信息。
曲麗珍的其它隨身攜帶的東西有可能也在河里。
根據這名學生的指引,專案組刑偵人員來到了撿到旅行包的河邊,這是一個三岔河口,距離曲麗珍遇害的地方足有十里遠。
利用借來的一條橡皮船和兩條長桿鐵耙子,刑偵人員一邊破冰前行,一邊仔細地在二十米寬的河里來回打撈著。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辛苦,現場偵查終于有了新的發現,鐵耙鉤上來一個軍用背包,包里面大都是衣物,還有泡爛的碎紙和變成漿糊的餅干。
由此可見,兇手曾經在此處銷贓滅跡。
李愛國他們是連夜坐車返京的,他回來后,也來到了發現曲麗珍包裹的現場。
“嘶!這可真是怪了,為什么曲麗珍會來到遠離京城市區五十里外的田間?”
李愛國覺得不有些對勁,根據法醫的檢查,曲麗珍的右手小拇指骨折,證實為反抗傷,說明曾在生前跟兇手有過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