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時任敵軍的總司令和軍事顧問是來自夏國的陳首長。
他曾對“白眼狼”的作戰能力提出了尖銳的批評。
在擔任軍事顧問的期間,陳首長多次參與“白眼狼”軍的作戰會議。
他注意到“白眼狼”高層的軍事思維相當僵化,只關注游擊戰,而對大軍團作戰了解甚少。
陳首長曾直言指出:“你們現在進行的還是游擊戰,而非正規戰。游擊戰無法打贏正規戰,更無法勝利于現代化戰爭。”
陳首長對“白眼狼”的軍事訓練表示了批評。
他指出,盡管“白眼狼”兵力龐大,但在系統性軍事訓練方面顯得不足,尤其是在大規模部隊作戰的訓練上更是欠缺。
陳首長曾建議“白眼狼”應增強這一領域的訓練,但此建議未能引起“白眼狼”高層的重視。
不過,也幸虧當年“白眼狼”高層們的短視,否則這一仗還真不好說了……
當然,敵軍將領不僅在指揮大兵團作戰時顯得力不從心,其軍事規模和戰略想象力也同樣捉襟見肘。
長久以來,敵軍的發展幾乎完全仰仗s老大的軍事援助。
然而,s老大所提供的援助,大多局限于普通輕武器范疇。
諸如ak47突擊步槍、rpg火箭筒等武器,而在重型武器的支援上則顯得頗為吝嗇。
這樣的武器裝備配置,無疑極大地束縛了敵軍在現代戰場上的作戰能力。
敵軍將領們長期習慣于依賴輕型武器進行游擊作戰,對于現代化立體戰爭的復雜多變缺乏足夠的認知與深刻理解。
正因如此,他們在與夏軍的正面激烈交鋒中才一敗涂地。
當夏軍以空地立體攻勢發起猛烈沖擊時,敵軍顯得手足無措,完全無法有效應對,只能任由敗局一步步逼近。
…………
夏軍從“白眼狼”境內撤退,撤退前夕做了三件事,讓“白眼狼”欲哭無淚。
此次戰爭夏軍是正義的、合理的,因此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支持。
在劉之野的指揮下夏軍橫掃“白眼狼”北部地區。
深入“白眼狼”境內40多公里,摧毀了“白眼狼”北部地區的軍事武裝,兵鋒直指“白眼狼”內河。
戰爭是需要達成戰略目的的,夏軍的戰略目的并不是占領“白眼狼”,而是自衛、反擊。
夏國對占領內河并不感興趣。
雖然,劉之野很想領軍攻占敵國首都。
他是來自后世的,知道“白眼狼”還賊心不死。
劉之野不甘心就這么放過輕易“白眼狼”,但是軍令如山又不得違背。
所以,劉之野為了嚴懲“白眼狼”,避免白眼狼再次反擊。
另外為了達成夏軍的戰略目的,撤退前夕令夏軍在“白眼狼”境內做了三件事。
其一是收回曾經援助的物資。
在軍事上,夏國曾經對“白眼狼”援助過213.8萬支(槍械)、7萬多門火炮、12.4億發子彈、1807萬發炮彈。
在生活上,夏國還曾援助過大量的石油、米面、自行車、醫藥……等物資。
在經濟上,夏國提供了十幾億的無息貸款,同時還有大量的無償經濟援助。
在撤退時,夏軍把所有的援助物資全部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