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她最渴望聽到丈夫的聲音。
這會兒,錄音機傳來劉述良的聲音:
“親愛的老婆,我沒有成為一個稱職的丈夫,沒有給你多少溫暖和幸福,更別提快樂了。
感覺我給你帶來了負擔,老人的照顧,家庭的重擔,孩子的期盼……但你從未嫌棄過我。”
時隔大半年,再次聽到丈夫的聲音,李蘭英熱淚盈眶,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珍藏好這盤錄音帶。
接下來的日子里,l山前線不斷收到李蘭英無數的慰問信。
有時是包裹,有時是對戰士們的鼓舞,這些充滿生機的文字總是為戰士們帶來新的希望。
然而,在每封信中,李蘭英似乎都表達了對亡夫的深深思念:
“……我期待你們早日凱旋,我和女兒在家里天天數著日子,等著爸爸回來……”
面對母女之間的思念,戰士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將劉述良的骨灰帶回,讓他在這位好大嫂、好大姐身邊得到安息。
然而,劉述良并非個例。
排長章今生的妻子,在結婚僅七天后,就不得不面對丈夫上前線的現實。
盡管明白這是軍嫂必須承受的,但內心依然充滿著無盡的不舍。
章今生的妻子不停地給前線寫信,將相思之情寄托其中。
從家里寄去的罐頭、麥乳精成為包裹中的常客。
然而,戰爭無情,當陣地傳來章今生犧牲的消息時,她感到仿佛天崩地裂。
“不,我沒有什么要求,只是有兩個遺憾沒能實現。”
原來,章今生的妻子遺憾的是,與丈夫度過了短短七天的幸福生活,卻未能為他留下一個子女,未能讓他體驗人間的溫情。
聽到章今生妻子的傾訴,軍報記者深感感動。
決定將她的感人事跡以及博大胸懷寫出來,讓更多人了解這位偉大的軍嫂。
然而,劉之野及時阻止了軍報記者的舉動:“還是不要這么做了,讓她過上平靜的生活吧!”
這場反擊戰中向劉述良這樣的情況有很多。
121師警衛連連長高海洋同志,在敵人襲擊師后勤指揮所時,自己奮不顧身,保護首長和指揮機關,看到其他副指導員以及三名戰士沒有撤出來,又帶著兩名戰士接應。
當他第三次打算將保密機撿回來的時候,卻被敵人的一顆手榴彈給扔過來。
為了保護同伴,自己奮不顧身,撲向前方,將手榴彈給死死壓住,最終自己被炸的血肉橫飛。
戰士們安然無恙,高海洋卻犧牲在了戰場上。
總部決定追封他為戰斗英雄。然而家住東山肥城高海洋家屬,卻與4歲的孩子相依為命。
雖然部隊派出專人慰問,但是其妻子與孩子仍然過著困難的日子。
最終實在無奈之下,才向部隊求援。
因為沒有錢買車票,只能夠靠著步行一步步堅持,最終兩個月的時間才到達部隊。
這個消息傳出之后,很多人都為之動容,甚至內心忍不住心酸和落淚。
還有一位烈士的母親,在兒子犧牲之后。
一個人昏昏沉沉,多次夢見自己孩子就在身邊。
他滿身的血跡、手捂傷口喊著媽媽,讓母親不要思念自己。
就是未能夠盡孝就離開,如今自己別無所求,衣服單薄不御風,寒風刺骨終日難眠。
雖然這些都是夢,但是母愛的天性讓她以紙代衣,焚燒給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不再寒冷。
作為軍嫂,她們是英雄們的妻子,也是軍人們的牽掛。
但在面對生離死別時,烈士家屬的心胸卻是那么的寬廣。
不論是親子之情,父母之情,還是夫妻之情,這些感情都必須排在家國之情之后。
或許有人對此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受到尊重,得到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