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沒過幾天,他的同伴們一個接一個倒下。
只有王鵬一人身受重傷,存活了下來。
王鵬不怕犧牲,但他心中始終牽掛著家中的老母親。
如果他戰死沙場,家里的老母親就徹底無依無靠了。
面對生死未卜的未來,王鵬心中充滿了憂慮,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活著回到母親身邊。
于是他將自己對母親的思念,寫到了一封遺書上。
然而他剛剛寫完這封信的時候,敵軍就已經再次逼近了,王鵬便趕緊起身往家鄉的方向走去。
王鵬帶著滿身的傷來到了諒山,馬上就要回家和母親團聚了。
但也就是這個時候,命運的殘酷卻讓他在這片土地上永遠地安息了。
在當前形勢下,眾多接受愛國教育的青年踴躍報名參戰。
譚紅軍作為其中一員,堅信和平時期的戰爭應對是軍人使命,也是全民責任。
他滿懷激情,被委以七連連長重任。
面對前線未知的危險,士兵們多選擇留下遺書,寄托未竟心愿。
而譚紅軍卻拒絕此舉,他堅信盡管戰爭殘酷,自己定能披荊斬棘,凱旋而歸。
臨行之際,他的妻子匆匆趕往駐地,叮囑譚紅軍:“要繼承革命精神,英勇無畏;務必平安歸來;即便傷殘,我也愿一生相伴。”
這番話堅定了譚紅軍的決心,他在誓師時誓言,定與隊友共赴勝利,安全凱旋。
譚紅軍將率領七連奔赴前線,該連由十六個單位抽調的戰士構成。
雖僅經過一月集訓,但他們毫無懼色,誓以滿腔熱血,為國家奉獻一切。
春節前夕的一個深夜,戰士們緊急登車,奔赴戰場。
途中,軍列在邊境小鎮稍作停留。
車門開啟瞬間,濃烈的來蘇水與血腥氣息彌漫。
那是傷員列車留下的痕跡,隨后火車再次啟程。
到達戰場,七連接獲上級指令,需向涼山后650高地執行穿插突破。
這對新組建的隊伍尤為艱難,加之身處險峻異國叢林。
譚紅軍冷靜部署,尖兵班持刀辟路,部隊緊隨其后。
冬末春初作戰,“白眼狼”境內溫差顯著,夏軍裝備匱乏,感冒腹瀉頻發。
加之草木茂盛,毒蟲肆虐,咬傷劇痛且留疤,旱螞蟥更是難纏,唯煙熏可解。
艱險環境更磨礪戰士意志,隊伍勇往直前。
譚紅軍率隊歷經四天激戰,成功擊敗當面敵軍并。
3月2日,坤子山戰役中,他們連七人犧牲,十七人負傷。
戰后,七連接獲調令,迅速前往40公里外的伯良地區,準備迎接新的戰斗任務。
戰場上的景象令人心碎,犧牲之慘重讓譚紅軍難以承受,他深感心痛。
每一幕的殘酷都讓他意識到戰爭的無情,堅定了追求和平的決心。
三個月內,譚紅軍及其隊伍歷經戰火洗禮,目睹戰爭慘烈,斬獲佳績,斃敵逾百人。
接獲轉移指令后,他們迅速行動,無片刻遲疑,戰士們或緊急撤離,或為犧牲戰友簡葬后摸黑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