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紅軍在轉移后反復核對人數,發現戰士大幅減少,心中憂慮。
他牽掛犧牲戰友的遺體是否得到妥善安置,擔憂“白眼狼”多變的氣候會讓遺體受損。
回想起戰前的承諾,他深感未能帶全員平安歸來之痛。
譚紅軍深感悲痛,意識到不能遺棄犧牲的戰友。
他堅信,即便戰友們已離世,也不能讓他們遺落他鄉。
因此,他毅然決定重返戰場,將戰友遺體帶回故鄉。
脫縣被夏軍攻克后,七連撤出休整。
譚紅軍主動請纓,要求重返戰場,帶回戰友遺體。
團政委深知其意,不愿烈士遺落“白眼狼”境內。
當即批準,并調派加強連與民工隊支援。
譚紅軍率隊歷經六小時艱難跋涉重返坤子山。
戰場凄涼,未及感慨,敵炮兵突襲,炮聲轟鳴,戰友犧牲。
譚紅軍立即指揮隊伍搶運遺體并撤退,敵炮火猛烈追擊,直至五里外才停歇。
叢林山路崎嶇難行,部分路段狹窄且雨后濕滑,只能單人通行。
擔架無法使用,戰士遺體被固定在竹竿上,兩人一組抬行,陡坡處步履維艱。
為確保隊伍不散,他們走走停停,遺體逐漸覆蓋泥土。
譚紅軍的隊伍持續前行,夜幕降臨,他們被運送隊伍超越,人員失散,通訊設備受損。
但曙光終現,次日10點,全員在波沛轉運點集結。
譚紅軍他們成功尋回17具遺體,包括7連與其他部隊的戰士。
遺體尋回后,辨認工作隨即展開。
辨認難度不亞于尋找,烈士遺體經雨水浸泡、日曬,僅兩日已浮腫不堪。
傷口外露生蛆,部分遺體面部遭破壞。
譚紅軍目睹此景,心痛難當,昔日戰友竟如此慘狀。
確保人員無誤,需仔細核對。民工佩戴口罩,以清水清洗烈士遺體并擦干,隨后辨認登記。
遺體被白布包裹,裝入袋中,小心抬上軍用卡車。
戰后,7連134人僅126人生還。七連獲集體二等功,5人一等功,6人二等功,數十人三等功。
戰斗結束后,令譚紅軍最難忘的就是坤子山一役后獲得的那壺水。
勝利轉移途中,收到一壺濁水,這是戰士們多日來首次見到的珍貴水源。
譚紅軍見水珍貴,卻毅然讓給傷員,自己與眾人以草莖樹皮充饑。
傷員們亦謙讓,水壺輪轉無人愿飲。
直至有人猜疑水被敵軍下毒,眾人方匆忙爭飲。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