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喜順是一個連隊炊事班的給養員。
作戰時部隊被打散了,他的身體也受傷了。
面對敵人的追捕,再加上對“白眼狼”地形的不熟,找到部隊已經沒有了可能性。
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喜順認為死也要死在祖國的大地上,于是他依然決定,獨自一人回國。
于是,劉喜順晝伏夜出。
沒有方向,就以北斗向的方向,他始終堅信,祖國就在北方。
在身體嚴重受傷的情況下,在沒有任何糧食補給的情況下,劉喜順硬生生地帶著幾十斤的裝備,用了九天八夜的時間,爬回了祖國。
當劉喜順九死一生,歷盡艱險,越過邊境,回到國境線一側的那一刻,他的身體已經虛弱到了極點。
夏軍邊防戰士發現他的時候,劉喜順衣不遮體,遍體鱗傷,身上穿著沒有肩章和徽章的夏軍舊軍服。
九天八夜的時間,他是憑著多么頑強的毅力,才完成了這項艱巨的任務啊?!
在爬回祖國的這個過程中,他經歷了常人根本無法想象到的痛苦。
雖然,劉喜順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連隊炊事班的給養員。
劉喜順也很少有上戰場殺敵立功的機會,顯然他最終也沒有成為在戰場上殺敵立功的英雄。
但是,憑著他的英雄事跡,他足以成為讓所有人都敬仰的英雄。
劉喜順九天八夜爬回祖國的英雄事跡,迅速在全國引起了轟動。
總部知道了他的事跡之后,專門派出以慰問團,來看望劉喜順。
當劉之野看到劉喜順時,他激動地說:“你雖然沒成為戰場殺敵立功的英雄,但是你憑著對祖國和人民的一片忠誠,在九天八夜的時間里,沒有丟失自己的武器和彈藥,爬回祖國,也是名符其實真正的英雄!”
之后,劉喜順被總部授予“鋼鐵戰士”榮譽稱號,授一等功。
一個炊事兵,在“白眼狼”戰場,到底經歷了什么?
讓他毅然決然憑著驚人的毅力,以9天8夜的時間爬回祖國?
這還要從劉喜順進入“白眼狼”戰場說起。
劉喜順是蜀省人,1958年出生。
去年入伍,這一年他剛好20歲。
入伍之后被分配到了xx師448團一營重機槍連炊事班任給養員。
給養員的工作,就是每天騎著三輪車到農貿市場購買日常做飯的原材料。
比如購買米面糧油蔬菜等,以及生活日常的所需品。
對“白眼狼”反擊戰開始前夕,他隨所在部隊一起被調往前線,準備對敵作戰。
在對“白眼狼”反擊戰的過程中,劉喜順所在的部隊并沒有立即參與作戰,而是在等候命令,伺機出擊。
但奈何在友軍強大的攻勢下,反擊戰很快結束了。
劉喜順他們一直沒有得到上戰場的機會。
同樣是一起來到前線的,同樣是做好了一切戰斗的準備。
其它兄弟部隊,早已在戰場上打得熱火朝天。
而自己卻只能待命出擊,直到戰爭結束,他們也沒有接到作戰的命令。
再看看那些已經完成作戰任務的兄弟部隊。
從“白眼狼”撤軍后,別的部隊受到了國內群眾的熱烈歡迎,立功嘉獎不斷的時候。
劉喜順徹底坐不住了,他們向前前指請戰,請求讓他們出境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