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下的路早已不是路了,泥濘粘濕了大家的雙腳。
大家咬牙堅持,互相鼓勵,成功地把傷員轉移到了安全的位置。
除了這些緊急情況,劉述娟和同志們還需要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問題。
為了提高大家的精氣神,緩和緊張的情緒;
劉述娟還帶著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和大家嘮家常,宣傳急救的醫療專業知識。
她希望這些努力能夠在緊急情況下發揮一定的作用。
不久,作戰小分隊就遇到了困難,他們缺水了。
當這時的情況是前不著店,后不著村,后勤保障難以在第一時間內為將士們提供急需的物品。
為了能夠補充急需物資,人們只能因地制宜,千方百計地獲取珍貴的水資源。
劉述娟她們靈機一動,想到了用帳篷頂上的遮雨棚。
就這樣一個簡易的過濾裝置來獲取干凈的水源。
還好這個時候雨季較多,人們是可以獲取一些短缺的水資源的。
戰士們挨餓了就挖點野菜充饑,累了就躺著歇一會兒。
環境極其困難和惡劣,但大家都沒有半句抱怨的話。
劉述娟是京城劉家莊人,她是劉之野的堂妹。
73年從京城學院畢業,學習醫療專業知識的劉述娟,渴望將來有一天能夠為軍隊貢獻自己的青春熱血。
于是畢業之后,劉述娟就報名參加了軍隊。
成為了的京城衛戌區警衛二師的一位女軍醫。
雖然劉述娟是一個女性,但是劉述娟并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女性。
因為她有著良好的身體素質,在一次五公里長跑比賽中,劉述娟奪得了第四名的佳績。
這樣的強勁體魄,讓很多參軍入伍的男同志都佩服不已。
打那以后,戰友們也習慣把劉述娟叫為“假小子”。
這樣的稱號并不是對劉述娟的蔑稱,而是對她的一種肯定。
參與自衛反擊戰之前,劉述娟就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她也相信自己可以勝任一些惡劣的作戰任務。
但戰場風云突變,加上作戰環境的惡劣,讓很多戰士都難以適應。
貓耳洞濕熱的居住環境很容易引來蟲蚊毒蛇,給戰士們的生命安全帶來隱患。
最主要的是,在如此狹小的洞內不僅生活著劉述娟等女同志,還有負責防御敵軍的男戰士。
貓耳洞一般都是依據地形和地勢建立在不易被敵軍發現的山體高坡。
這樣經歷矛盾的目的在于可以依據山體高坡的高度去偵探敵情,防止敵人的突然襲擊。
也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建立起防御工事,以此來減少人民解放軍的人員傷亡。
一般來說,修筑的貓耳洞只能容納5至6個人,支撐著戰士們的生活和戰斗。
狹小的空間里,光線黑暗,人們在里面只能低頭或彎腰才能進出。
長期在這樣的環境生活,很容易造成壓抑的心理,嚴重的還會患上皮膚病。
為了不被敵人發現,貓兒洞作為一種防御敵人的工事,可以說是盡量做到了最小化。
但這樣的作戰環境,也很容易讓戰士們的衣物,彈藥等發霉,給軍事戰斗帶來很多不利的因素。
為了克服悶熱的天氣,很多男戰士穿上了短褲或裙子,以適應極端的作戰環境。
在長期的堅守戰斗中,沒有洗澡的條件。
戰士們難以去清洗身體和衣物,加上一些發霉的衣服以及食物,洞內時常會飄來一些難聞的酸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