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碰到連續下雨,雨水十幾天不退的情況。
戰士們沒有收到命令依然不能夠離開崗位。
因為對方就是敵軍陣地,他們也不能出洞,這時大家似乎都在比雙方的耐力。
由于貓耳洞距離越軍前沿十分近,所以想要運送物資非常辛苦。
一些戰士們十幾天的時間都無法涂抹藥物。
而背負補給的軍工也需要冒著極大的危險,一點點的將東西艱難送上去。
幾名軍工戰士冒著生命危險將食物和藥物送到貓耳洞,回到后方的時候,終于忍不住嚎啕大哭:
“他們太苦了,簡直不是人過的日子,讓我們替換下他們來吧。”
然而,劉之野也知道這些人的辛苦。
但是戰士們好不容易熟悉而貓耳洞周圍的情況,一旦輕易撤下,很容易被敵人抓住機會,一舉進攻,到時候得不償失。
劉之野得知這種情況后,內心也十分的難受。
他含著淚對隨行人員道:“在這樣的貓耳洞里呆上一年,就是不打仗,也應該立功,應該給他們記入一等功!”
將軍戰士一條心,沒有哪個當官的不愛惜自己的士兵。
劉之野也不是白來的,他作為指揮官不能坐視不理。
雖然他解決不了戰士們的根本問題。
但他會想法設法去解決他們的醫療問題,物資補給,盡量讓戰士們好過一些。
另外他還了解道,前線最緊缺的生活物資竟然是香煙。
這是有原因的。
雖然國內已經進入改革開放初期。
日用品的生產和供應早已不是那會兒三十年前那會兒,百廢待舉的起步階段。
但具體到前線需要的種種用品,也并不是隨時隨地都能便捷地獲取的。
由于前線位于山地,交通運輸等基礎建設本就不夠到位,復雜的地形和天氣更增大了物流困難。
其次,各類用品產地不同,有的甚至位于遙遠的省份,統籌采購也需要耗費不少人力精力。
在這林林總總的各類軍需品中,戰士們對香煙的需求顯得十分突出。
據統計,各部隊的香煙消耗量相當驚人。
不少戰士煙癮都偏大,有的人一天抽完兩三包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不光貓耳洞里時常縈繞著香煙氣息,就連不少指揮所里也常常煙霧繚繞。
大量的香煙消耗對后勤補給部門來說是個不小的難題。
首先得采購到,然后還得足量、及時地運上去,才能盡量不讓前線戰士們的香煙“斷頓”。
許多戰士也養成了一個習慣,不管是遇到兵站或者小賣部,只要有機會就去買煙。
劉之野極為關注這一情況,因為補給難得問題,他還向總部以及地方尋求過支援。
于是,為了滿足前方需求。
這些物資的來源那叫一個五花八門,主打一個因時制宜、因地制宜。
有后方家人購買之后寄送過來的;有部隊統一設法采購作為補給下發的;還有各地方政府及單位個人發動慰問活動,專程送過來的。
這些物資的產地、品牌,更是花樣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