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牌子比較老、普及度較廣的以五十年代開始流行的“大豐收”為代表,此外還有“阿詩瑪”、“白紅梅”、“紅河”、“金絲猴”、“石林”、“春城”等品牌也相當常見。
一般人是抽不起,售價更高、相對難以見到的牌子。
比如在電視劇《血色浪漫》中于海洋等人抽“中華”,不是沒有,往往出現在來自大城市、家庭條件較好的戰士手上。
在地理上來說,滇省和桂省等省份本就離前線較近,又占據了夏國煙草產量中較大的一塊比重,因此理所當然地成了戰地物資供應的主要來源。
滇省的“紅塔山”、“玉溪”,都是在前線頗有名氣的品牌。
尤其是“紅塔山”口感勁道、解乏效果顯著,受到部隊廣泛的歡迎和追捧。
來自紅河的“紅河”則勝在價格低廉數量又大、采購較為容易,同樣口感也相當帶勁。
另外,還流行一款由寶縣生產的“金絲猴”香煙。
這品牌第一次抽的人如果不能習慣其口感,會覺得非常“辣”,甚至可能出現上頭、發暈等不適反應。
不過,在這些林林總總的品牌中,最受歡迎、承載了最多情懷與記憶的還是“大重九”。
這個品牌同樣出自滇省,從氣候土壤的角度來說,在滇省培植煙葉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煙葉收獲后往往還要用木板夾起來、入庫存放三四年左右,此后煙葉中的異味才會自然去除,香煙的味道更為醇厚。
滇省出產優質煙葉,再加上經營得力。“重九”推出不久便成了該廠的金字招牌。
當年伴隨著抗戰期間轟轟烈烈的抵制倭貨運動。
那會兒的國產品牌被視為“愛國煙”、“抗戰煙”,購買吸食“重九”更成為當時的一種社會風尚。
不僅如此,它們還曾經作為戰備物資,伴隨滇軍遠征軍;當時就連來自m國的飛虎隊成員們,也非常偏愛這一品牌。
新夏國成立后,重新設計了新的商標,這款產品也隨之擁有了新的名字“大重九”。
當出產“大重九”的春城廠得知前線急需物資的消息后,立刻著手采取各種措施,對“大重九”供應效率加以改善。
首先,該廠專門開辟了面向前線的供貨渠道,將售價統一下調,還不定時組織專司其事的支援組和慰問組。
種種努力之下,更多數量的“大重九”被送到前線。
獲得了戰士們的大力歡迎,也在今后多年內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前線流傳的一些說法認為,“大重九”是不折不扣的甲級貨。
“大重九”本身的口感和效果令人滿意,就連抽光之后的煙盒,戰士們也常常舍不得扔,往往當作紙張利用,最大發揮其使用價值。
數年后的某篇報道中播出過一名戰士在戰壕中寫下的家書,有眼尖的人還發現,這封家信所用的并不是專門信紙,竟是一張展開壓平的“大重九”煙盒!
這個細節足以證明這品牌在這時戰士們間的受歡迎程度。
除了物資上,劉之野還盡量安排慰問演出團給前線戰士們進行慰問演出。
這年月的藝術家也是真正的藝術家。
在偏馬山,這個地方被稱作“80年的上甘嶺”。
條件艱苦環境惡劣,可想而知。
本來慰問團的團長不準備讓李歌唱家上山的。
但是他堅持要上去,上去之后,戰士們非常的感動。
可是他剛唱起來敵人的槍聲就響起來了。
這個時候團長想要帶他下山,李歌唱家說:“戰士們都不怕,我怕什么……”
接下來在敵人的槍聲中,他一口氣唱了七首歌!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