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初,劉之野率先將自己要搞大規模演習的方案放到了總部領導的的桌上。
很快,夏北大演習的具體任務下來了,總部指示總參與燕大盡快將預演方案拿出來。
一直到3月初的時候,軍事科學院才拿出了集團軍規模和師規模的兩套方案。
加上燕大軍區的方面軍規模的方案,一共大、中、小三套方案。
其中,第二方案是進行方面軍編成內的防御戰役演習。
這一方案相較于第一個方案來講,訓練科目有所減少,演習規模也減小過半,計劃參加演習的兵力被壓縮到5萬余人。
第三方案則是這3個方案當中規模最小的,計劃只搞集訓,不搞演習。
3月初,張總去領導家里,向領導匯報了這三套方案的具體情況和眾人的商議經過。
張總說道:“領導,關于這場軍事演習,有人擔心是否會產生對外影響。如果按照預演方案那樣,財政是否能夠支撐得住?”
聽完張總的匯報后,總部領導當即拍板,十分果斷地作出了決定道:“我們的這次演習是在陸地上進行的,不同于海上演習。
因此不用過多地去考慮別人有什么反應。
更何況我們北邊的鄰居搞很多次軍事演習,外邊也沒有什么反應嘛!”
此外,總部領導還指出:“這樣大規模的演習,我們也有很長時間沒有搞過了。因此搞這么一次演習,不僅可以讓我們的隊伍得到實際的鍛煉.”
而對于演習開銷的問題,他想了一想然后直接表示:“就按第一方案搞,節約一點,搞好一點。”
最終,領導在張總拿來的請示信上,揮筆寫下:“同意第一方案,力求節約。”
三月中旬,張總第一會議室宣布了領導的批示,宣布了這次演習代號,接下來便開始了為期四五個月的準備和集訓。
收到上級指示之后,燕大方面迅速集結各部,很快便進入到演習準備狀態。
平時的訓練內容逐漸變成了演習,從營房生活轉逐步轉入野外駐訓。
這場軍事演習規模空前,但燕大卻需要在短短四五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一些準備工作。
可以說是劉之野他們時間緊、任務重。
為此,所有部隊充分發揮了苦學苦練的精神。
隨著天氣越來越炎熱,參加演習的部隊就這么頂著炎炎烈日,要在室外進行長時間的拉練。
天晴時是一身汗,下雨天又是一身泥。
這次軍演的準備訓練時長和強度更是非一般人所能想象。
演習準備的這段時間里,參加軍演的戰士們平均一天要跑40至50公里,翻過400多條深溝高坎。
受閱部隊每天訓練10多個小時,累計行程30多公里。
除了參閱部隊的訓練外,有關集訓和參觀的組織、保障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這次演習計劃要在4個場地進行,施工隊日夜兼工,在極短的時間里,4座參觀臺拔地而起。
此外,山上的公路也被修通,有關人員住宿的招待所也被重新進行了全面整修。
這場軍事大演習是陸空聯合作戰。
因此除了海軍之外,幾乎所有的兵種全部亮相,軍區剛剛組建不久的電子對抗部隊也露了臉。
部隊裝備當中所有類型的坦克和火炮全數出動,地面部隊的活動范圍有足足2萬多平方公里,加上空軍十幾個場站出動十幾種機型,演習領域高達30多萬平方公里。
其中,空軍部隊也有近3萬名指戰員參加到了這次演習訓練當中,共飛行2萬余架次,將近兩萬個小時。
一月初,警衛二師接到了參演命令,師首長彭國安下來做動員。
在四團大禮堂開的動員大會,彭國安說了這樣一段話令人印象深刻:“這次演習和閱兵是無比光榮的事情,說明了軍區對我師的重視,只能搞好不能搞砸,搞砸了幾十年都抬不起頭來。”
夏軍是很講究本部隊的歷史傳承的,視榮譽為部隊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