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夏軍軍魂的具體所在。還提出了十六字方針“標準要高,要求要嚴,工作要細,效果要好”。
很快,團里就分出了兩部分,經過選拔一部分干部戰士開始練正步(俗稱摔大腿),大部分人則投入到演習的準備工作中。
五一期間,警衛二師師在劉家莊舉行了閱兵,地點在劉家莊五一廣場,劉家莊的老百姓們很是轟動。
先是幾個步兵方隊端著上刺刀的自動步槍正步通過,后面是摩托化的各種火炮方隊。
但是沒有坦克和裝甲車方隊,原因是怕把廣場給壓壞了。
這樣的場面雖然不能和京閱兵規模相比,但卻是夏軍初試啼聲,以威武的姿態展現在老百姓面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給了自己部隊以極大鼓舞。
有一個細節挺有意思,閱兵結束后剛散場,有幾個老百姓還站路邊熱烈議論,將火箭布雷車說成是某型號的導彈。
警衛二師這次閱兵很成功,也算是為后來張口機場閱兵做了預演。
五月中旬,警衛二師部隊搭乘火車便開赴演習地域。
有一件事讓劉本明后來印象特別深刻。
為了部隊到了張口地區也能吃上肉,團管理股李股長讓副連長劉本明帶幾個戰士去把一頭大肥豬給趕上火車。
劉本明和戰友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將那頭約二百多斤重的大家伙從豬提上來,用了一個小時才把這頭豬趕上火車。
經過這一番折騰,這家伙給嚇壞了。
第二天一早火車開動不久,有戰士向李股長報告說豬快不行了。
軍列到銅大車站停了下來,炊事班戰士發現豬死了。
沒轍!李股長當即下令在悶罐車廂里剝皮放血。
這殺豬,劉本明可是有了經驗,只見他著和偵察班長老胡和幾個戰士就忙乎開了.
這時有一趟旅客列車開過來正好停在軍列旁邊,巧的是與劉本明他們“殺豬”現場正對的那節車廂全是老w游客。
老w們發現后紛紛拿出相機想拍照,李股長趕緊讓人把這一邊的車門關上,總算是遮了“丑”。
到了駐地,由于天氣漸熱,加上豬肉放血不足,劉本明他們吃的豬肉都有一股魚腥味,扔掉又舍不得。
后來有人提意見說應該將肥豬在當地賣掉,把錢帶到張口再買肉吃,這純屬事后諸葛亮。
且不說還不允許部隊將豬肉賣給地方,另外誰也不知道到張口的山里面有沒有買肉的地方?
劉本明他們只是想著將肥豬養在駐地農村,留到“八一”節殺豬吃肉,誰能想到這挨刀的家伙竟如此“不識抬舉”!
這件事典型地反映了當這時夏軍后勤供應的現狀,即在主副食上都是自給自足,沒有形成集中供給。
部隊遠程機動,軍列到站后,往往下來的不僅有全副武裝的連隊,還有幾頭活豬,這也算是“種花家”的特色了。
劉本明他們的團的駐地在山里面,這里不通柏油馬路,只有一條坑洼不平的沙土路和干涸的河床能走車輛。
這也是小山村與外面世界保持聯系的唯一通道。
村口有一座機井房,可以抽水上來供全村人用水。
每當有軍人來此洗衣服,總有幾個大姑娘小媳婦來湊熱鬧。
看得出這座小山村里平時很少有外人來,所以村民們對部隊很好奇。
現任二師炮團團長老馬,也是一位參加過戰爭并立過戰功的老兵。
除了團部住的那個小山村外,其他營連部隊分散住在周圍的幾個山村里。
反空降的主戰場,就設在離駐地不遠的山腳下的一片開闊地。
四周有幾座小山包,但其主峰很突出,在地圖上被標為“饅頭山”。
這時的訓練條件與后世的完全不一樣,后世的部隊有專門的戰術訓練基地,里面的地形地物、戰術背景以及后勤保障一應俱全,對駐地老百姓也沒什么干擾。
這年頭部隊的野外訓練,有時候經常住在農村老鄉家里,難免對當地有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