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生聽了我的回答,滿意地對周科長說:“你去安排一下他的工作、吃飯和住宿,先在他科室里干著吧。”
之后,劉福生客氣地把聶遠二人送出了房間。
二人出了劉部長辦公室,周科長帶聶遠去了政工科的辦公室。
那地方亂糟糟的,桌子上的文件堆得老高,地上也全是東西。
周科長指了指角落里的一張桌子,說:“你就坐那兒吧,先跟其他人熟悉一下情況……”
到了中午,周科長帶聶遠去食堂吃飯,吃完飯又把他帶到三樓最里面的一間屋子。
屋里有一張鋪好的床,他說:“這幾天你擱這兒休息吧……”
雖然征兵工作還沒正式開始,但部門的工作已經進入了“備戰狀態”。
武裝部的領導們幾乎天天都在見面,要么去區里開會,要么跑下面的各街道辦檢查征兵前的準備情況。
政工科主要負責征兵宣傳,比如制定宣傳口號,聯系區廣播電臺和各個街道鄉鎮,布置和檢查宣傳工作……
聶遠到了辦公室后,周科長讓他一邊學著政工科的工作職責和征兵宣傳政策,一邊干活,他說這叫“邊干邊學”。
自從聶遠來了之后,不是跟著科長跑各個街道,就是往區委送匯報材料,每天都忙得團團轉,晚上還經常在辦公室加班抄寫材料……
有一天,聶遠在辦公室抄材料,宋政委來找周科長。
他站在聶遠背后看了半天,聶遠居然都沒發現。
因為聶遠太專注了。
沒想到,宋政委臨走時還夸了一句:“嗯,小聶你的字寫得不錯。”
聽到這話,聶遠心里美滋滋的。
之前在連隊當文書的時候,只要一有空,聶遠就趴在桌子上練字。
薄紙上壓著字帖,他整整練了一年。
去年11月12日,劉家莊開發區又要送新兵出發。
聶遠政工科提前在火車站安排了鑼鼓隊。
但真是巧合,鑼鼓隊到后,敲大鼓的師傅突然因為腦溢血倒下了。
這樣一來,鑼鼓隊少了個主力,連帶著另一個親戚也陪他去醫院了。
周科長一聽這消息,頭都大了,這可怎么辦?
沒有鑼鼓聲,哪來的喜慶氣氛?
這時,聶遠自告奮勇地跑到鑼鼓隊前,拿起鼓槌就開始敲大鼓。
周科長一瞧,嘴巴張得老大:“你會敲鼓?”
請...您....收藏6...9...書....吧....!
其實,周科長不知道,每年聶遠在部隊時都會為新兵入伍和老兵退伍舉行儀式,他這個文書早就會那些敲鼓的曲子了。
后來,劉福生部長和宋政委在廣場上看到聶遠使勁敲大鼓,他們倆都笑了。
事后在部里的會議上,劉福生特意表揚了聶遠,說:“小聶遠雖然是個臨時工,但他有很強的主人翁精神。
雖然敲鼓不是我們部門的工作,但跟喜慶的歡送氛圍關系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