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路上,李愛國總是想起王兵說的那句話:“咱們當兵的,不就是為了服務人民嗎?在哪兒干都是干!”
去年李愛國趕上最后一批直接從戰士中提干的機會,成功提干當上了排長。
今年征兵季,部隊派李愛國去接兵。
接兵前的準備工作是嚴謹而細致的。
出發前,李愛國先到教導隊參加了為期一周的接兵培訓。
培訓期間,李愛國和其他“接兵干部“一起學習了有關征兵工作的方方面面。
從政策法規到體檢標準,從心理測評到政治審查,每一個環節都力求做到精準把握。
他們還進行了模擬接兵演練,以確保在實際工作中能夠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
培訓的日子緊張而充實。
每天清晨5點,李愛國他們就要起床集合,開始一天的學習。
培訓內容涵蓋了方方面面,從征兵政策的最新變化,到如何識別體檢中的常見問題,再到如何應對各種復雜情況,無一不詳細講解。
晚上,李愛國還要與戰友們經常熬夜到深夜,討論白天學到的知識,互相分享經驗。
雖然很辛苦,但每個人都干勁十足,因為他們深知肩負的責任重大。
培訓結束后,李愛國乘坐綠皮火車出發了。
火車緩緩駛出燕京站時,他的心情既興奮又忐忑。
透過車窗,看著熟悉的城市景象漸漸遠去,李愛國知道自己肩負的不僅是一份任務,更是一份責任。
整整一夜的行程,李愛國幾乎沒有合眼,腦海中不斷回想著培訓中學到的知識,思考著即將開始的接兵工作。
火車上的時光仿佛被無限拉長。
李愛國坐在硬座車廂里,周圍是形形色色的乘客。
有外出務工的農民工,拖著大包小包;有背著書包的大學生,正低頭翻看著厚厚的教科書;還有帶著孩子回老家的年輕夫婦,孩子的笑聲不時在車廂里回蕩。
李愛國靜靜地觀察著這些陌生人,思緒卻飄到了即將見到的那些年輕人身上。
他們會是什么樣子?他們對即將開始的軍旅生涯又有什么期待?
第二天清晨,我們到達了遼東安山。
初冬的安山,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煤煙味,這是這座以鋼鐵工業聞名的城市特有的氣息。
站在火車站前的廣場上,李愛國深吸一口氣,感受著北方城市的獨特魅力。
遠處,巍峨的安鋼廠房輪廓若隱若現,象征著這座城市的力量和活力。
清晨的安山街頭已經開始忙碌起來。
街邊的早點攤飄來陣陣香氣,讓經過一夜火車旅程的李愛國他們不禁咽了咽口水。
路上的行人大多裹著厚厚的棉襖,步履匆匆。
偶爾會有幾輛自行車從身邊飛馳而過,車筐里裝滿了新鮮的蔬菜和饅頭,想必是趕著去開張的小商販。
這繁忙而有序的景象,讓李愛國對這座陌生的城市充滿了好奇和期待。
李愛國他們這個接兵團的接兵范圍是安山市及下轄郊縣。
接兵團主要由連長、指導員、司務長、排長、軍醫等組成,接兵數量基本上都在數十上百人。
李愛國所在的連隊需要接收15名新兵,因此只派了他一個人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