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倆談完大事后,說起了家常。
劉鐵林問道:“哥,劉文和劉武這倆小子咋樣?我有陣子沒見著他們了!”
劉之野笑著點頭:“等他們回來,我讓他們去給你這個二叔問好!”
“劉武表現挺好,上了軍校后變化挺大。劉文呢,如今也長大了,跟他媽親近,啥事都不跟我說,這小子!”
劉鐵林啞然失笑道:“還不是您太忙了,想找您談心也見不到人不是?”
劉之野“怒羞成怒”道:“嘿,還說我,你不也一樣?”
“呵呵……”
“哎,這倆孩子上大學,我是一個也沒去送。都是自己個兒去報的道……”
說起劉文,他比起姐姐劉淑賢弟弟劉武,也不遑多讓。
去年秋天,收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劉文他奶奶和他媽鄧茹就著手為他打點去燕大報道的行裝。
鋪蓋、飯碗等生活用具統統被塞進了一個嶄新的行李箱子里,這是姐姐劉淑賢給他買的。
等一切都收拾妥當,謝絕了母親派人送他的提提議,坐上了通往市區的班車。
到了市里再倒車。
柴油發動機的轟鳴聲隱隱傳來,等車的人逐漸躁動起來,紛紛向前擠去。
不一會,一輛半漆成絳紅色的斯柯達科羅莎拖著掛車向人群駛來,這便是32路公交車,車身上嵌著的藍色水牌寫著“動物園-頤和園”。
“這便是我要坐的車了”,劉文心想著,背起自己的“行李箱”,坐上了去往一h淀的公交車。
“燕大站到了”,公交車售票員喊道。
此時車上已經沒有多少乘客了,大多數人在zg村就下了車。
余下的幾人應該是去頤和園的,在大伙的注視下,劉文提著“行李箱”在燕大站下了車。
稍稍往前走幾步,燕大南門“咻”地出現在立群的眼前——巨大的紅底橫幅上印著“迊新站”三個宋體字。
劉文一時間激動極了,“終于到學校了”,他向校門奔去。
填完報道資料,劉文從衣兜里,拿出5塊錢交給老師,旁邊的高年級同學隨即遞給他一把木板凳,并交代他一定要保管好。
燕大的小板凳,也是個傳奇。
形方,色黃,高約一米。新生報到時人手一個,置于宿舍書桌之下。
乃室外看電影、開大會必備之物,隨手攜帶,畢業時交還。
其貌不揚,其色不艷,幾經轉手,代代相傳。
不知坐過多少風流才子,絕代佳人,當代英雄!
走出報道站好遠后,“凳子丟了,錢就退不了了”的聲音仿佛還縈繞在立群的耳邊。
劉文隨意提溜著木板凳,同時四處打量著校園,尋找著自己的宿舍樓。
從這天起,劉文正式成為了一名燕大學生。
燕大校園里無處不是充滿朝氣的。
未名湖邊,博雅塔下……同學們三三兩兩地聚集在一起,說起課程作業、談人生、談理想、探討國家的未來,幾乎是無話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