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聯告別舊詞風,新句映時代,如“新長征春光好,現代化金鼓鳴”,廣受歡迎。
“改革的春風吹滿地,夏國人們真爭氣!”
春節,孩子們樂開懷的時候。
過去那會兒,壓歲錢雖少,卻滿含溫情。
等到了今年,有些人家境漸殷,紅包增厚,一二至十塊,足以換取童年歡愉與夢想。
獲壓歲錢后,孩童雀躍奔往商店,選購小鞭炮一串,卻皆珍惜,不忍整串燃放,而是細心拆解,逐一享受樂趣。
胡同巷子里常見孩童群聚,競相燃放鞭炮,比其聲勢之壯,雖藏隱患,然皆沉浸其中,樂此不疲。
八零初與七零年,飲食無大異,萬元戶寥寥,眾皆薪資度日,經濟不裕。
置辦年貨,需細心籌劃,惜金如命。
糧票于70年代末未即廢,至80年代初仍流通使用。
豆腐,昔日尋常卻憑票難求,81年北燕京民眾多以糧票換購,限量一斤。
至今年,京城副食店始見無票豆腐,供應漸寬。
美好生活,非一蹴而就,乃數代人汗水與鮮血,乃至生命之結晶。
這兩年,物質豐盈,溫飽無憂,年夜飯由解饞之宴轉為團圓之慶,家人圍坐,共享佳肴,樂享祥和與喜悅。
八十年代與六七十年代迥異,六七十年代為收音機風靡,而八十年代則邁入電視普及的新紀元。
后世電影《你好,李煥英》映工薪族排隊購電視景,積蓄終得黑白機,就是反應這一時期,人們的購買力旺盛。
如今,沉寂十數載的廟會重煥生機,正月里,家家戶戶齊聚一堂,共赴廟會盛宴,彼時娛樂匱乏,逛廟會堪稱最為盛大歡騰的慶典。
……
19時30分,離下哨還有半小時,一號哨位值班員李濤對姜春光說:“剛接到連隊通知,軍區首長替你們站哨,讓你們回去趕上看春晚!”
“軍區領導替我站哨?”姜春光有點不大相信。
小姜來自蜀省,入伍前,每年的除夕夜,他都會和家人一起看春晚、放鞭炮、吃餃子,其樂融融守歲忙。
第一次在部隊過年,又輪到除夕夜站哨,原來擔心看不上春晚直播,得知軍區首長和基地領導、機關干部今夜要替崗站哨,內心一陣興奮。
很快,首班輪替哨兵、軍區領導劉之野和兩名機關干部,全副武裝,軍容嚴整,徑直向哨位走來。
“哨兵劉之野接哨!”標準的軍禮,規范的上下哨動作,令小姜乍舌。
走下哨位回到班中,小姜按捺不住內心激動,后來他跟家里通電話,歷數自己到部隊5個月后親歷的新鮮事。
他說:“沒想到,除夕夜首長替我們站崗,我還是看上了春晚直播,媽媽你放心。”
回到學習室,坐在18英寸的大彩電前,看著精彩的春晚,盡管窗外寒風呼嘯,小邱和戰友們的心中,卻暖意濃濃。
在整個燕大區,這兒的軍營條件最為艱苦。
劉之野等人特意前來慰問駐扎此地的全體官兵們。
“這兒沒外人,別一口一個首長了!”劉之野笑著說,“感覺怎么樣,在這兒還習慣嗎?”
鄭海生點頭道:“好多了,叔。跟南疆前線那會兒比,這兒簡直是天堂!”
劉之野再度開口:“聽聞你前些日子對人動怒了?”
鄭海生瞬間火冒三丈,“哪個家伙打我小報告?”
劉之野眉頭緊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講講!”
鄭海生只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