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有半年時間,給家中添了不少樂趣。
終于有一天它飛走再沒回來,劉之若每天傍晚仰著頭圍著棗樹找,噘著嘴“啾啾”地叫,嘴都叫疼了,也沒見到它。
劉竟齋說它可能生小鳥去了,劉之若更擔心的是別讓貓給吃了。
轉眼間,近四十年已逝,兄弟姊妹們每次相聚,總會憶起兒時歲月。
那時,他們一無所有,唯有全家的歡聲笑語。
正月十五,老劉家總算迎來全家團圓。
劉之野從基層歸來,劉之若和丈夫黎勝利也帶著一雙兒女回了娘家。
“小姑!”劉淑賢瞧見兩年未見的小姑劉之若,眼眶泛紅,淚水幾欲奪眶而出。
“眼瞅著都要嫁人的大姑娘了,咋還哭鼻子呢?”劉之若雖說得輕松,可她離家兩年多未歸京,心中對家人的思念也是極為深切的。
“人家,這不兩年多沒您了嗎?您還好意思說我……”
“好好好,小姑我錯了,瞧,這是給你帶的當地特產……”黎勝利在某地穩坐一方后,劉之若的工作也跟著有所調動。
劉之野瞧著這一幕,朝黎勝利翻了個白眼,“還愣著干嘛,過來坐!”
“哎!”身為某地一把手的黎勝利,面對大舅哥心里還是有些發怵。
“哥,您想喝啥茶?”
劉之野大大咧咧地坐在那兒,努了努嘴,“喝那包,你小子今天有口福了,這是大紅袍,省著點,我這兒也沒多少……”
黎勝利眼睛一亮,“哥,難不成這是那母樹上的?”
劉之野點點頭,有些心疼地道:“你以為呢?哎,我說你小子行了行了啊,你道是給我留點兒,別一下子給造了。”
“得嘞!”
劉之野瞥了眼小舅子黎勝利,問道:“到了地方上工作,感覺如何?有啥難處不?”他著實挺關心這個小舅子,四十來歲的年紀,未來可期。
黎勝利遞給大舅哥一支煙,接著說道:“如今算是捋順了,我們地區可是老工業城市,這幾年的變天很大……”
劉之野點點頭,改開的威力逐漸影響到了社會上的方方面面。
遠的不說,就說說這老燕京城。
雖然這年頭的燕京城還是在二環以里,還沒有三環路、四環路,大多數人生活在四合院、胡同里。
胡同的存在成為老燕京生活的象征,東四一條到東四十三條,13條胡同分布在東城。
的社會風氣明顯是不一樣了。
孩子們也要比以往幸福的多,家門口就有軌電車、公交車,放了學就必沖小賣部。
大大泡泡糖、小袋干脆面、還有每個學期前都會去天意市場、紅橋市場去購買書皮、文具!
“二八大鐵驢”、鳥籠子、小馬扎,貼滿居委會通知書、警示語、宣傳標語和小廣告的磚墻,這就是80年代老燕京的市井生活。
錄像廳、勸業場、鐘表行、信托商行、美發行、和平戲院,還有無處不在的街頭海報.
街道的路邊,到處是練攤的。
不遠處有一個賣衣服的攤位,在攤位的上方豎立著兩個巨幅的宣傳牌,
上面的內容為電影《家庭瑣事錄》和電影《黃土地》的宣傳海報。
街邊,還有一名小青年正蹲在賣雜志的攤位無聊的等待著買賣上門。
在他的攤位后面墻上掛滿了各種各樣的雜志和小說。
更多的是小吃賣飲料的。
簡陋的木頭攤位上,擺放著五花八門的瓶裝飲料。
小牌子上寫著價格:汽水0.25元一瓶,可樂0.35元,一袋切好的蘋果也只要1塊錢。